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0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4843  浏览:

【原文】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元祐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暬(xiè)御:左右亲近的小臣。②投匦(guǐ):臣民向皇帝上书。

【问题和参考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或衰于前”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此”指代前面所说的几种导致灾异发生的朝政弊端,应该放在“宜痛自克责”之前来充当句子的主语,排除D项。故选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小,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朔,农历每月初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文献残缺,他做了许多工作。
    B.曾肇稳重自持,处事冷静。他受兄长牵连被撤官,但并不钻营,平和淡定;为蔡确辩护一事,谏官认为他出卖朋友,他也不为自己辩解。
    C.曾肇刚毅正直,敢于直言。太皇太后要罢黜韩维,他说韩维明辨正邪,拒绝起草命令;春旱时官吏饮宴,他同彭汝砺上疏请求禁止。
    D.曾肇忠诚国事,屡遭排挤。他建议选拔贤良,不要亲信近臣,结果被排挤出京;起草诏令征求臣民意见,招致章惇厌恶,想借机打击他。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罢黜韩维”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可知,太皇太后让韩维出京任邓州知州,并没有免除他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
    (2)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答案】(1)先辈儒者各自凭借主观推测的说法,没有考查依据。曾肇担任官职期间,纠正了不少错误。(“臆说”“稽据”“厘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皇帝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催促他回朝进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更用”“数称”“入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译文】
    曾肇,字子开,考取进士后,调任黄岩县主簿,升任崇文院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有关文献残缺不全。先辈儒者各自凭借主观推测的说法,没有考查依据。曾肇担任官职期间,纠正了不少错误。他的兄长曾布因为议论市易法被责罚,曾肇所任的主判官也被撤销。停留在馆中的人,有很多专门揣摩皇上的意旨、暗中查看有所图谋的人,大家都感到处境危险,曾肇却安然没有怨怒。元祐初年,担任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弹劾范百禄,太皇太后认为韩在诬陷范,让韩出京任邓州知州。曾肇说:“韩维替朝廷辨别坏人,以正是非,不能凭主观想象认为他错了就赶走他。”拒绝替皇帝起草命令。元祐四年,发生春旱,官府仍讲究春天饮宴。曾肇同彭汝砺一起上书说:“他们在一块儿大吃大喝,歌舞升平,恐怕无法消除天灾了。”第二天,皇上就下令停止宴请。蔡确被贬斥到新州,曾肇事先同汝砺约好一起为蔡确竭力辩护。恰好碰上曾肇改任给事中,汝砺只好独自上书,一些人认为曾肇出卖了朋友,曾肇也全然不为自己辩解。曾肇在礼院任职时,开创了皇上亲自祭祀北郊的先例。这年又该郊祀了,曾肇坚决捍卫以前的主张。结果还是合祭天地,于是曾肇自我弹劾,改任刑部侍郎。他仍要求降职,于是下放知徐州,又调任江宁府。皇帝(哲宗)亲自当权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催促他回朝进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曾肇说:“应该在此时精心选拔忠诚、端正、善良之士,放在身边,以便参与讨论政事,以备咨询。这比深处禁宫、亲近左右小臣,所得的好处要强万万倍。”皇上身边的近侍贵宠们讨厌他的这番话,调他任瀛州知州。徽宗即位后,又被召回京师任中书舍人。四月初一发生日食,皇帝应当下诏广泛征求意见。曾肇将皇帝的旨意全面地写入了他起草的诏令中,诏令下达后,意见书络绎不绝。章惇很反感,想找点理由除掉曾肇,徽宗不听。曾布升任宰相时,恰好碰上该曾肇起草委任状。宋朝的学士中弟弟替哥哥起草委任状的,只有韩维、曾肇两人,士子们都引以为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上奏书,说四月又有日食。曾肇奏说:“接连几年正阳位置发生日食,灾异很显然。陛下简朴、清净的教化是否不如先前?忠臣奸臣、贤人不肖之徒的分别是否还不彻底?奖惩是否还有不当之处?左右小臣阿谀奉承,阻碍别人的意见,假借您的名义提拔人,百姓的冤屈失察,忧愁无处申诉。这些都应该反省检查,自责自勉,以免再发生天变。”说完泪如雨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崇宁初,被削职,贬任和州知州。四年,回到润州而死,死时六十一岁。曾肇天性仁厚,容貌端庄严肃。从小就认真学习,博览经书史传,写的文章温和、圆润而有章法。历任十一州,大多有善政。绍兴初年,谥号文昭。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
  • 下一篇: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 【推荐文章】

  •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原文】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

  • 众人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

  • 牵手

    【原文】 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最新文章】

  •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
  •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
  • 音乐
  • 众人
  • 《桃花源记》
  • (8)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对饱受离别之苦的
  • (7)《<论语)十则》中的“【 】,【 】
  • 渡荆门送别
  • 白苍鹭
  • 萤火虫
  •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 风筝
  • 8.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旅游日记,这段话在语言
  • (6)临近毕业,请你从学过的古诗文中选出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