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7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4952  浏览:

【原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更难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自然物色在有些人看来充满愉悦,而在另一种人眼中却充满悲伤。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问题】
    1.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重点分析了人与自然在精神方面的复杂联系。
    B.文章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多次运用引用、举例、对比、假设的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C.文章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两种形态引出生命共感现象,再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同质的问题。
    D.文章逐层分析,最终得出了结论: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界的事物本来是无知觉无情感的,人却可以将自己的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
    B.人与自然既存在异构关系,又存在同质关系,前者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后者将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立起来。
    C.《饮冰室文集》中“同一月夜也……”这段话,说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形态: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人也会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自然上。
    D.当人有了某种情感,他观察外部事物时又恰恰提取到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于是该事物就成为他表现自己某方面情感的特定载体。

【参考答案】
    1.C(C项林冲在严冬时节,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只是觉到了身上寒冷,并没有引起他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没有让他感受到生命。)
    2.B(B项“假设”错误。)
    3.C(C曲解文意,梁启超说的这段话说明“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钱伟长小传(节选)
  • 下一篇:花草院落
  • 【推荐文章】

  • 望月有感

    【原文】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

  • 摄山秋夕

    【原文】 摄山①秋夕 屈大均②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

  • 游走钢丝

    游走钢丝 ①陈逸飞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1965年至1980年。陈逸飞自己习惯...

  • 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小池

    【原文】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

  • 【最新文章】

  • 花草院落
  •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
  • 钱伟长小传(节选)
  • 洱海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 ⑦夜晚的景致让多少文人墨客陶醉沉吟。请从初
  • 三峡
  • 汤姆的午餐
  • 阅兵之后
  • 4,下面这个句子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但由于
  • ④,《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 】,【 】”
  • 隆中对(节选)
  • 春望
  • 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