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

发布时间:2024年7月28日  更新时间:2024年7月2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5133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问题】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
    B.材料一写黄旭华93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材料三写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材料二提到美国三步实现艇型水滴型构造,意在为下文衬托黄旭华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胆识作铺垫。
    C.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D.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E.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7.【答案】C
    【解析】以偏概全,黄旭华除了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还将所有设备都过秤,才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
    8.【答案】BD
    【解析】A选项材料二用的是平实的语言,朴实的事迹,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C选项,三则材料都没有涉及心理描写。E选项,无中生有,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的是黄旭华具有为科学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原文并未将之与其他做同样研究的科学家比较的意思。
    【评分标准】选中一个得3分,选中两个得5分。
    9.【答案】①为中国核潜艇试验默默奉献一生,是中国核潜艇试验的中流砥柱。②大胆开拓核潜艇研制事业。③扎实苦干换来研制硕果。④为科学义无反顾。
    【评分标准】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考生能任答三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 下一篇: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
  • 【推荐文章】

  • 千秋岁

    【原文】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

  • 早梅

    【原文】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圆明园残简

    【原文】 圆明园残简 王和声 ①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

  • 生死攸关的烛光

    【原文】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 【最新文章】

  •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
  • 材料一: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
  •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
  • 千秋岁
  • 躁急自败
  • (5)《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胸怀大志的句子
  • (5)《登泰山记》中描写大风猛烈的句子是【
  • 6.请参照下面例句,以"微笑"为话题仿写句
  •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
  • 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
  • 是什么原因让你想学习而找不到方法?是什么原
  •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
  • 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
  •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