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小人书店

发布时间:2024年8月8日  更新时间:2024年8月8日
作者:聂鑫森  文章ID:85272  浏览:

【原文】
    小人书店
    聂鑫森
    “连广宇“既是姓名又是店名,这三个字原本出自鲁先生的《无题》诗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宇”。连广宇自小就喜欢看喜欢买喜欢收藏小人书,父母亲都是小学教师,很欣他的这种爱好。到1978年,连广宇不想在一家街道小厂当钳工了,辞职办起了卖小人书的店子,把姓名当作店名去注册。他对本地的“连友”解释:这店名的意思是连环图里也有大世界!
    “连友“们说:这个店名太好了!”
    连广宇身高不过一米六,还单瘦,如一根干柴棍,他自嘲说:我是小人开小人书店!”
    大家说:“卖小人书也可以有大作为,我们拭目以待。“
    连广宇老了。他卖小人书没有像“连友“们所预测的有什么大作为,更没有大富大贵,只是衣食无忧而已,但他很满足。他人生的历程亦如常人:恋爱,结婚,生子;然后送二老归山,培养独生子读书、参加工作,组成另一个家庭。
    连广宇为人和善,喜交朋友,店里的货源总是很充足。全国各地的美术出版社有什么连环图面世,他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立即进货。他在电脑上有公众号,专门介绍连环图,本地的上门来选书,外地的可以在网上购买。因他是出版社的常年客户,给他的价码往往是对折,他卖出去顶多是七折或八折,图的是皆大欢喜。
    店子每天都是上午九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来购书的“连友”,他热情接待;来这里看书但不买书的顾客亦不少,他照样是笑脸相迎,只是叮嘱一句:“别弄脏了书,品相不好的书,我没法子出手哇。”
    熟悉连广宇的人都说他有君子之风,是儒商,而不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连广宇家住本市平政路十一总的当铺巷,巷中有一位工作于电影院画广告画的美工周子方,与连广宇的父亲是好朋友。因业务需要,周子方喜欢收藏小人书,以作绘画的参考。两口子和和睦睦,却没有一男半女,他们很喜欢连广宇,每次连广宇随父亲来做客,又是端茶又是端点心。然后引他去书房,任其翻阅连环图。1985年,五十岁出头的周子方患肝癌溘然辞世。周夫人把连广宇叫去,说“你周叔叔有遗言,说你在开店子,他所藏小人书五千册全部赠送给你。”连广宇说:“谢谢,我收下。”但第二天,他上门去送了个红包封,里面放了两万元钱。周夫人不肯收,连广宇说:“你不收,小人书我还没运走,我也不能收你们的馈赠。“周夫人说:“这孩子,真拿你没办法,我收下吧。”连广宇说:“周姨,小人书里有很多珍本,待到出了手,我还得给你加上补偿。”果然在几年后,连广宇又给周夫人送去一个两万元的红包封!
    外地的顾客,也有不辞辛苦上门来买小人书的。究其原因,其一是想和连广宇零距离接触,也来看看小店的风采;其二是比较偏僻的地方,不通网络,没法子在网上选书和付款。这种客户大多来自乡间,风尘仆仆的模样。连广宇一定要招待吃个盒饭,在价格上也多给一点优惠,穷乡僻壤的“连友”,不简单。有一个姓张名大田的老爷子,快七十了,来自湘西古丈县牛角乡牛尾村,每隔两个月就要来一次,两个人谈得很投缘。张大田最后一次来,是两年前的一个冬天,选了两百本小人书,但钱带少了,写下一张欠了三千元的欠条,说下次来买书再把欠款还上。几个月过去了,泥牛入海无消息。连广宇着急的不是欠款未还,是怕张大田出了什么意外。张大田不用手机,他又没有张家的座机号。于是,连广宇不顾舟车劳顿,去了张大田的牛尾村。他先找村民了解情况,才知张大田那次从湘潭买书回来后就病倒了,几天后驾鹤西去。原来张大田是个退休的乡村小学教师,他买书是自己掏钱,在本村和外村建立“留守儿童阅览室”;他的退体工资很少,却拼命省出钱来买书……
    连广宇没有去张家,但去了张大田的墓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把那张欠条点火烧了。
    如今,连广宇的儿子连城雪已年近不惑,孙子也上初中了。连城雪自小临习小人书上的画,很有天分;大学读的是美术学院的连环图创作专业,毕业后,自己开了一家文化美术公司,闹得红红火火。
    有一天,连城雪对父亲说,他想搞一个新业务就是把1966年以前的一些美术大家所画的小人书,一一临摹出来。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黄永玉的《阿诗玛》、刘继卣的《武松打虎》等等,再照相制版,版权页也按原来的制作,一定有很好的销售前景。
    话音刚落,连广宇扬起右手,狠狠地抽了儿子两个耳光。
    “歪门邪道!小人所为!我要为那些大师、大家对天一哭!你敢千这种造假的玩意,从此再不要进连家的门,我也没你这个儿子!”
    连城雪捂着生痛的脸,说:“我……不………敢……”
    “好好地画你的小人书!”
    “是………是……”
    (有删改)

【问题】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广宇用自己的姓名作为店名,又说自己是“小人开小人书店”,这说明他对于芸芸众生的小人物世界很满足,安于现状。
    B.连广宇父母对他的爱好很欣赏,周子方让他任意翻阅收藏的连环图,这些叙述,为他后来开小人书店发展事业埋下了伏笔。
    C.张大田用自己的退工资购置连环图建立留守儿童阅览室一事,既表现了张大田的
    美好品质,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D.连广宇做生意卖小人书,“图的是皆大欢喜”,文中写到他处理周夫人的赠与,既表明他懂得感恩,同时也说明他有商人的眼光。
    8.人们把有文化素养的商人称为儒商,“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儒商以诚信重义作为处世立业之道。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连广宇这样的“儒商”的(6分)
    9.连广宇一向是为人和善的“儒商”形象,可是最后却对儿子厉声呵斥,并“狠狠地抽了儿子两个耳光”,这个情节是否合理?请从人物塑造和主旨表现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3分)A(“安于现状”错,“小人开小人书店”只是主人公的自嘲,并不能说明他安于现状)
    8.(6分)答案示例:
    神态描写。对顾客总是笑脸相迎,即便是只看书不买书的客户,也一视同仁。写出连广宇在经商中重义尚礼的君子形象。
    言行描写。他断言周夫人赠的小人书有价值,并给予相应回馈;他烧了张大田的欠条。显示了他深谙经商之道又不忘大义的儒商形象。
    对比手法。在连广宇、连城雪父子对比中,父亲连广宇诚信重义的“儒商”形象更加凸显。
    9.(6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此情节合理。
    人物塑造上:
    儿子的欺诈行为破坏了连广宇家的良好家风,对儿子这种惩罚符合中国式“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教传统,符合中国人的生活逻辑。
    连广宇儿子的欺诈行为打破了连广宇经商做人的原则,“抽耳光”极端行为正好反映出他内心深深的隐痛。
    一般人在愤怒时会做出失去理智的反常行为,连广宇“抽耳光”的行为正是发生在他很愤怒的时候。所以这符合普通人的性格逻辑。
    主旨表现上:
    作者通过连广宇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做人和经商都要坚守底线,诚实守信不能见利忘义。描写连广字的极端行为,是为了深化主题,更有警示作用。
    示例二:此情节不合理。
    塑造人物上:
    连广宇一向为人和善,即便愤怒也不可能大打出手,这不符合人物性格逻辑。
    儿子已经年过不惑,父亲需要给儿子留脸面,不应该大打出手,这样写不符合生活逻辑。
    儿子只是说了想法,并未实施,还没有造成恶果,父亲没必要大打出手,这样写也不符合事理逻辑。
    主旨表现上:
    作者弘扬的是一种诚信重义、和气生财的优良传统,家庭暴力本身就违背了这种家风家教,不值得提倡,描写连广宇这种极端行为,并不能深化主题,反而显得突兀不合理。
    (人物塑造4分,每点2分,只要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主旨表现2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已进入后期发展阶段。目前,全球
  • 下一篇: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
  • 【推荐文章】

  • 煤油灯

    【原文】 煤油灯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

  •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 宋朝的雨

    【原文】 宋朝的雨 陈富强 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

  • 明妃曲二首(其二)

    【原文】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

  • 咏梅(其一)

    【原文】 咏梅(其一) 高启①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

  • 望蓟门

    【原文】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

  • 【最新文章】

  •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
  • 小人书店
  •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已进入后期发
  • 一个老百姓
  • ②《水浒传》中,林冲是被谁陷害刺配沧州的,
  • ①《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
  • 做客
  • 3.按提示填空。(任选3处作答)(3分)初中
  • 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和晋唐遗风,在泉州比比皆
  • 22.今年,黄石将隆重举行“两节”(“第三届
  •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12
  • 5.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
  • 小鸟,你飞向何方(节选)
  • ①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
  • (1)请你写出“诸子百家”中熟悉的人名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