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发布时间:2024年8月22日  更新时间:2024年8月24日
作者:丁玲  文章ID:85492  浏览:

【原文】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勉勉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呼!”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地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差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问题】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
    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23.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4.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22.D(“连长……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于文无据,从连长后面的慷慨陈词可以看出,他更有可能原本就认同抗日的,这样他的突然转变才更符合人之常情,所以说他“彻底改变立场”也是不对的。另外,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视死如归的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
    23.指向小说的情节,连长要给孩子一颗枪弹,最后却没有执行。(2分)象征着小红军,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2分)象征着一切抗日的力量,它们凝聚在一起,必将摧毁敌人。(2分)
    24.人物描写真实自然。写孩子离开集体的彷徨,初见生人的戒备,被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年龄特点。(2分)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想念部队、宣传抗日等情节突出小红军的坚定信仰,为后面不畏死亡、坚持抗日的举动做好铺垫。(2分)环境描写反映现实。对陕北自然环境以及老百姓、东北军等社会环境的真实刻画,使小红军的形象有了现实基础。(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石鼻城
  • 下一篇: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跃动的音符,是历史的【】,它凝
  • 【推荐文章】

  • 石鼻城

    【原文】 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

  •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原文】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①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②。 地犹鄹氏邑,宅即...

  • 题松汀驿

    【原文】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

  • 赵长卿《赵长卿》 杜甫《立春(节选)》

    【原文】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

  • 荒村

    【原文】 荒村 倪瓒 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竹梧秋雨碧,荷芰晚波明。 穴鼠能人拱...

  • 渡河到清河作

    【原文】 渡河到清河作 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

  • 【最新文章】

  •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跃动的音符,
  •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 石鼻城
  • 靠着“祖传秘方”,有些“老字号”青春永驻,
  •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 荀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玄孙也
  • 材料一 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政
  • 秃子光
  • 题松汀驿
  •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
  • 余冠英先生传
  • 神迷路了
  • 周朝初期的礼乐为氏族贵族所专有,礼乐传授在
  • 赵长卿《赵长卿》 杜甫《立春(节选)》
  •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