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赏析

发布时间:2024年9月28日  更新时间:2024年9月2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5884  浏览:

【原文】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赏析】
    这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一带呢?作者只是以此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人之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人的陆游有这样的“梦游”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因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词人悲愁心境的写照。“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此句一出,更让人赞叹不已,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当然“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上下片一气呵成,梦境和实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首词为作者向志同道合的友人抒吐心怀之作。上片描写的梦中所见景象“关河”“雁门”“青海”都是南宋当时重要的西北边防重地。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杜庠《赤壁》赏析
  • 下一篇: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 【推荐文章】

  • 杜庠《赤壁》赏析

    【原文】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

  • 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

    【原文】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

  • 秦观《望海潮》赏析

    【原文】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

  • 张先《画堂春》赏析

    【原文】 画堂春 宋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

  • 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赏析

    【原文】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

  • 我们为什么活着

    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来尔来到多伦斯湖准...

  • 【最新文章】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赏析
  • 杜庠《赤壁》赏析
  •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赏析
  • 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
  • 秦观《望海潮》赏析
  • 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
  • 进当铺的男孩
  • 在成长中追求成功
  • 明天,我们拿什么滋养生命
  • 发现诗意
  •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 不给自己任何借口
  • 一颗图钉
  • 淡化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