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2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6079  浏览:

【原文】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问题】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参考答案】
    1.B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此题选项B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C强加因果。
    3.
    试题分析:“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发生后,许多人也在悲痛之中追问:公共安全该如
  • 下一篇:新修滕王阁记
  • 【推荐文章】

  • 关于“读书”的主题阅读

    【原文】 关于读书的主题阅读 有多少人知道,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

  • 月光下的蛙鸣

    【原文】 月光下的蛙鸣 ①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

  • 宣纸上的故乡

    【原文】 宣纸上的故乡 黑白 ①白墙黑瓦的徽州古村落就像画在纸上的水墨,是宣纸与徽...

  • 秋韵

    【原文】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

  • 不要空喊读书

    【原文】 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

  • 朋友

    【原文】 朋友 巴金 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七八天以...

  • 【最新文章】

  • 新修滕王阁记
  •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
  • 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发生后,许多人也在悲痛之中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 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
  •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 家有名士[注]
  •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 日历
  • ⑤在《谏太宗十恩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
  • ④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
  • ②《月下独酌》一诗中,诗人李白展开浪漫想象
  • 不妨“不求完美”
  • 防火,古今各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