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咏怀(其二)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9日
作者:李贺  文章ID:86222  浏览:

【原文】
    咏怀(其二)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注释】
    (1)讵(jù):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2)幅巾:裹头的绸巾。
    (3)苦檗(bò):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4)相宜:合适、适宜。

【问题】
    (1)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塑造了一位未老先衰,却又功业未成、处境凄苦清贫的诗人形象。②通过首联的“霜落素丝”,表明诗人惊讶于自己的未老先衰。③通过颔联的对镜“聊自笑”(苦笑),感慨无法活得长久一些,以及第三联的一副村夫山民打扮描述,表现了诗人那种未老先衰却又功业未成、处境凄苦。
    (2)①尾联主要使用了反衬(或烘托)的手法。②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觉得那样的怡然自乐(很合适、适宜)吗(1分)?③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是借鱼儿的快乐反衬(或烘托)出诗人的不幸处境或悲苦情怀。
    【译文】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赏析】
    写了李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抑郁忧伤和不幸。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人在夜晚吟咏(著书)方罢,突然瞥见一丝白发象秋霜一般地飘落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怎能不使他心头一震?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呖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一“惊”之余,不由便拿出镜子细细端详起来。“聊自笑”,显得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联系诗人曾担当过奉礼郎这样卑微的职位,可知这就是诗人无声的啜泣。说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过份的。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蘖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酸鼻的程度。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触处生悲,何往而非苦也。
    写到这里,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弦不可拉得太紧,诗文也是这样,作者委婉写来,使前面描写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不少。
    【点评】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本题中“司马光出于政治不得意时期”。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渔家傲
  • 下一篇: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
  • 【推荐文章】

  • 咏怀(其二)

    【原文】 咏怀(其二)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

  • 渔家傲

    【原文】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

  • 军城早秋

    【原文】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

  • 泊秦淮

    【原文】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 晏殊《破阵子》

    【原文】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

  • 忆江南

    【原文】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①。能...

  • 【最新文章】

  •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
  • 咏怀(其二)
  • 渔家傲
  • 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
  •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
  • 帝置酒雒阳南宫
  • 5、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基本
  • ⑨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说到孟子,你会想
  • ⑧生活中难免经受痛苦和挫折,请你用李白《行
  • ①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我们是一家人
  • 未来会是什么样
  •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xièhòu,是沟通心灵的桥
  • 7.人们常用李商隐写的《无题》中的“【 】
  • 6.《浣溪沙》一词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