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4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4日
作者:刘长卿  文章ID:86543  浏览:

【原文】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①
    刘长卿
    又过梅岭②上,岁岁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注:①此诗是刘长卿将要赴任南巴时所写。公元760年他因刚直犯上被贬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却,再;苏台,指苏州。②梅岭,即大庾岭,位于江西省大庾县南,为往来岭南、岭北间的交通要道,岭上植梅。

【问题】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又”字暗示诗人命运坎坷,“寒”字既写梅花,也渲染悲凉的气氛。
    B.第三句以“落日”渲染惜别的情意,以“孤舟”比喻诗人孤单飘泊的际遇。
    C.第四句营造了雄浑辽阔的意境,壮丽的河山令诗人抑郁的情绪也为之一振。
    D.第七句写诗人早已料想到人生的结局,表现出达观知命、超然物外的态度。
    E.第八句表面写诗人要学垂钓者与世无争,“唯应”两字却含愤激不平之意。
    15.第三联诗人想象南下途中所见,请结合诗句分析“静”“宽”两字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4.CD(选对1项得分,两项4分。C项,此句暗写路途之遥远、孤寂,途中所见、所伴唯有青山而已。D项,诗人并没有“达观知命、超然物外”,而是对自己的遭遇忧郁难平,结合后一句,更可看出他是故作反语,实际上抒发的是忠而被谤、报国无门的怨愤。读诗要从整体上把握、理清脉络,不能割裂开来、断章取义。第三句对“落日”的理解可参照李白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5.“静”字表现湘水宁静的气氛,进一步突显猿声的凄切,令诗人倍感孤寂、凄凉。“宽”字表现洞庭湖的浩渺,进一步突显路途的邈远,前景的迷茫。(每字分析景物特征1分,指出深层的内涵2分,共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
  • 下一篇:材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
  • 【推荐文章】

  •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原文】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① 刘长卿 又过梅岭②上,岁岁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

  • 田园春景

    【原文】 田园春景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

  • 题衡阳泗州寺

    【原文】 题衡阳泗州寺 张bi n①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

  • 久违的感动

    【原文】 久违的感动 安枫静 天空淡漠了云彩,阳光掠过树梢撒下斑驳的光影,风儿悄然...

  • 青春之歌

    【原文】 青春之歌 阮章競 每个人只能得到一次生命, 每一年,只有三个月是春天。 琴...

  • 小池

    【原文】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
  •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 (甲)韩信受胯下之辱 (乙)韩信拜将
  • 3.下列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4分
  • 田园春景
  •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 题衡阳泗州寺
  • 黄生借书说(节选)
  • (5)《孔子论学》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
  • 捕蛇者说(节选)
  • ③柳永的《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 ②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句子,虽只
  • ①青年柳奇面对挫折毫不畏惧,面对流言毫不在
  • 3.下列文段中,划线之处都存在问题。请任选二
  • 2.仿照下面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二句话使表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