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那山 那人 那狗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作者:彭建明  文章ID:86713  浏览:

【原文】
    那山 那人 那狗
    彭建明
    父亲对儿子说:“上路吧,到时候了。”
    天还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父亲审视着儿子阔大的脸庞,心里说:“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哩!”】
    桌上摆着两只整整齐齐的邮包。邮包已经半旧。父亲在浆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庄严地移交给儿子,并教他怎样分门别类装好邮件,教他如何包好油布。山里雾大,邮件容易沾水。
    父亲小心地拿过一条不长的、弯弯的扁担,熟练地系好邮包。于是,在父亲肩上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的扁担,带着父亲的体温,移到了一个厚实的、富有弹性的肩膀上。这肩膀上很有些力量,像当年的父亲。父亲满意这样的肩膀。
    父亲觉得自己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屋里的摆设忽然间都模糊了,把儿子高大的身影也融到了墙的那边。啊啊,心里梗得厉害。他赶紧催促儿子:“上路吧,到时候了。”
    父亲和儿子的手背,同时拂过一抹毛茸茸的东西——是狗,大黄狗。
    它早起来了。老人倒给它的饭已舔光。狗紧挨着老人,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管怎样,是要出发了,像往常一样。远处,有等待,有期望。在脚下,有无尽伸延的路。那枯燥、遥远、铺满劳累、艰辛而又充满情谊的路啊……
    吹熄灯,轻轻地带拢邮电所的绿色小门——轻轻的,莫要惊醒了大地的沉睡,莫要吵乱了乡邻们的好梦。黄狗在前面引路,父亲和儿子相跟着,上路了。出门就是登山路。古老的石级,一级一级朝雾里铺去,朝高处铺去,朝远处铺去……
    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悄悄地划破清晨的宁静。现在,是两人——他和儿子。扁担和邮包已经换到另外一副肩膀上,这是现实,想不到“现实”的步子这么快——支局长有一回上山来,对他说:“你老了。”
    老了吗?什么意思?他不理解。他和狗辞别支局长以后便进山了。
    不久前,支局长通知他出山。在喝过支局长的香片茶以后,支局长按着他的肩膀,把他带到大立柜上的穿衣镜跟前,说:“你看看你的头发。”
    他看见一脑壳半“霉”的头发,心里略顿,想:年岁不饶人哪,是老些了。
    支局长捋起老人的裤管,抚着膝盖上那发热红肿的地方,说:“你看你这腿。”
    不假,腿有点毛病。这算什么呢?人到老年,谁也不保谁没个三病两痛哩。
    支局长看定老人,说:“你退休吧!”
    老人急了:“我还能……”
    “莫废话了。你有病,组织上已经做了决定。”在找老人谈话之前,支局长就暗地里让他儿子检查身体,填过表,学习训练了半月余。
    他没有让过多的伤感和执拗缠住自己,【他清楚,他的“热”和“能”不太多了,像山尖上悬挂的落日,纵有无尽的眷恋,但是,那又能维持多久呢?】他恨自己的脚,这该死的脚,那么沉重、麻木,还钻心般痛。唉,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郎中说,搞蜈蚣配药吃或许有效——他吃了一百条,不见效。有人说,吃叫鸡公、吃狗肉或许好。都吃了,也不见好。那顽皮的膝盖骨哎。什么地方不可以痛,偏偏要痛在这里。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
    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仅仅是凭着年轻血旺,爬山过岭吗?没那么容易。
    于是,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节选自《那山 那人 那狗》,有删改)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父子两人出发时的环境,突出了安静的特点,反衬人物内心的不平静;山里雾大,显得山路湿滑,暗示了父亲邮递员工作的艰辛。
    B.父亲将邮包“浆洗得干干净净”,并“庄严地移交给儿子”,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递信送报”这份工作的敬重,也表现了父亲对这份工作的不舍。
    C.小说对陪伴父亲多年的大黄狗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以这个独特的视角表现了父亲在儿子即将接班时内心的不安与焦虑,这是非常巧妙的笔法。
    D.小说情节简单,重在通过气氛的营造,以及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耐人寻味的主题。
    5.文中两处画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即将”表述不准确,按后文内容儿子填表后就已经入职接班,父亲的内心感受更多的是失落与伤感。
    5.①表现父亲对儿子能否承受得起长期艰苦考验的疑虑以及对儿子的担忧。②表现了父亲认清了自己虽看重这份工作,但身体已不能支撑,必须有人接班这一现实,内心充满无奈、不舍。(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赏析文中的画线句,把握人物心理,主要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例如“父亲审视着儿子……”中“审视”一词及父亲的心理活动表现了父亲对儿子能否承受得起长期艰苦考验的疑虑以及对儿子的担忧。另外,要理解一些修辞手法的具体意义。如“他清楚……多久呢?”一句中“像山尖上悬挂的落日”写出了老人的迟暮之感。
    6.①(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插叙补充了父亲退休儿子接班的详情,呼应了前文,使文章内容丰富完整,结构更加紧凑,行文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插叙解释了前文父亲“脸色难看”的原因,更能表现父亲退休的失落与悲伤,突出了父亲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不舍;③(从表现主题的角度)将父亲退休的原因插叙于儿子第一天工作的相关情节中,更能传达出作者对父亲敬业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掌握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主要有:对主要情节和中心事件作出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衬托中心人物;深化文章主旨。其次,从文章入手具体分析。如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插叙补充了父亲退休儿子接班的详情,使文章内容更完整,行文富于变化。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人日寄杜二拾遗
  • 下一篇:木兰花慢
  • 【推荐文章】

  • 木兰花慢

    【原文】 木兰花慢 【元】张弘范① 功名归堕甑②,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

  • 人日寄杜二拾遗

    【原文】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适 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 山亭柳·赠歌者

    【原文】 山亭柳 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②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

  • 秋思

    【原文】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 曹刿论战

    【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 城东早春

    【原文】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

  • 【最新文章】

  • 木兰花慢
  • 那山 那人 那狗
  • 人日寄杜二拾遗
  • 哲宗立,(苏轼)复朝奉郎、七登州,召为礼部
  • 麦穗的故事
  • “锦鲤”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
  • 山亭柳·赠歌者
  • ⑧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陶渊明在《饮酒》中“
  • ⑦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 】”作
  • 三聚氰胺身世调查
  •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
  •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
  • ③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笔下的
  • 黄仙裳幼赴童子试,为州守陈澹仙所知。后陈官
  • 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