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针一线皆关情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4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4日
作者:蔡勋建  文章ID:86826  浏览:

【原文】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11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12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问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做出衣裳的是针线”,从父亲常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位传统手工裁缝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表现了父亲质朴的品性。
    B.文中父亲年少便拜师学艺,饱尝生活的艰辛,“师带徒”这种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父亲最终得益于师父的严格要求。
    C.父亲手艺有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但“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这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一面。
    D.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裁缝生活不易,但父亲不贪他人之物,朴实厚道,手艺精湛,这是他深受乡人敬重的主要原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练就好手艺的原因,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叙事清晰,内容连贯。
    B.描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时,文章运用“捏”“拉”“压”“拈”“弹”等动词,彰显了父亲的高超技艺,富有立体感。
    C.“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一句,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
    D.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父母“白头偕老”,作者选取独具时代特色的生活画面来见证时代变迁,以小见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8.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一针一线皆关情”的丰富意蕴。(4分)
    9.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6.C
    7.C(无“借代”的手法)
    8.(1)“一针一线”表明了父亲的职业,并能表现他工作的认真细致。
    (2)“皆关情”则能突出父亲对职业的热爱尊重。
    (3)父亲凭借勤劳、质朴的品格与精湛的手艺赢得乡亲的尊重、家庭的幸福,体现了普通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
    (第三条必答2分;第一、二条,答出其中任何一条得2分)
    9.(1)语言简洁质朴、口语化,通俗易懂(1分),如“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生活气息浓厚(举例分析1分)
    (2)文中描写父亲手艺时大量运用拟声词(1分);如“-咔哧”“咚咚咚”,再现了生活场景,语言生活化。(1分)
    (3)地方色彩浓厚(1分),如“乡工”“上门工”“贪墨”等词语,具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1分)。
    (4)运用比喻,如“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耕地,贴切生动,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引用笑话段子,如“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源于生活的语言,让文章明快风趣,。(答出任何一种修辞1分,举例分析1分)(每条2分,答出以上任何3条即可得满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从口口相传到创造文字、印刷、电
  • 下一篇:焚琴子传
  • 【推荐文章】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原文】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 渡荆门送别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

  • 泊岳阳楼下

    【原文】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

  • 次韵和甫咏雪

    【原文】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

  •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原文】 青玉案 邻鸡不管离怀苦 黄公度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

  • 桂源铺

    【原文】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

  • 【最新文章】

  • 焚琴子传
  • 一针一线皆关情
  • 材料一:阅读是通过媒介实现的。从口口相传到
  • 一直觉得,南方的秋天是娴静的,温情的,和煦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
  • 竹思
  • 闲话本命年
  •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
  • 驴在牧场上吃草,看见狼向他【 】,便装出
  • 陈元方
  •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
  • 5、仿照例句的格式,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至少
  •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 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