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卖羊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日  更新时间:2024年12月3日
作者:相裕亭  文章ID:86969  浏览:

【原文】
    卖羊
    相裕亭
    六叔集上卖羊回来,天都快黑了。小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六叔走在街上,不时听到“呱嗒呱嗒”的风箱响,就知道,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再看看沿街的人家,老老少少都围在桌边了。六叔没想到天黑得这么快!
    本来,卖过羊,接过钱,就没有六叔的事了。可他递交羊绳时,那只没有上绳的小羊羔,怎么也不肯跟那戴鸭舌帽的买羊人走。
    六叔把兜里喂剩下的几粒豆子,交给“鸭舌帽”,教他把豆子放在掌心,蹲在老羊身边,慢慢地张开手,那羊羔就过来了。可“鸭舌帽”按六叔说的做了,那羊羔就是不去吃他手中的豆子。
    “鸭舌帽”身后藏着绳子,他想把那羊羔捆扎起来,放在车上推着,省得集上人多跑丢了。
    六叔不忍心他那样做,六叔说:“不用捆,你牵着老羊前面走,它自然就跟着跑了。”
    “鸭舌帽”试着拽老羊前头走,可那羊羔却围着六叔“咩咩”叫着打转转。
    六叔说:“这小东西成精了!”
    “鸭舌帽”说:“你把它抱住递给我。”
    六叔知道他要捆扎它。
    六叔说:“这样吧,我给你牵着送送。”六叔说,反正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帮送出集外。
    “鸭舌帽”似乎有些不大放心,含含糊糊地说:“……那也行。”
    递交羊绳时,“鸭舌帽”问六叔:“哪庄的?”
    六叔说:“下家套的。”
    “下家套的?姓什么?”
    六叔有些恼!六叔说:“跑不了。要不,我把钱再给你!”
    “鸭舌帽”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六叔说:“要不是急着用钱,我还不卖哩!”
    “鸭舌帽”一脸坏笑地看着那羊,说:“那是,那是。”
    后来,六叔帮送到集外后,又送了好远,直到人家说:“前面就到了!”他这才把羊绳交给“鸭舌帽”。也就在这同时,六叔帮人揽住小羊,“鸭舌帽”上来就把它捆扎上了。六叔从“鸭舌帽”捆扎小羊的狠劲上看,那人是个“小刀手”。当下,六叔就想到,那两只羊,只怕是连明天都活不过去了!往回走的路上,六叔的心里酸酸的。直到晚上走进家门,他满脑子里还是“鸭舌帽”咬着牙根,捆扎小羊的凶杀样儿!进门,女人问他:“卖了?”
    六叔没有吱声。
    “卖了多少钱?”
    六叔不声不响地从怀里把钱掏出来,放在桌上。女人接过钱,凑在灯前的亮光里,蘸着口水,先又点出四块七,说是还街口二华家小店的酱油、味精钱;又点出八块,后天好去下家沟顺他三姨家喝喜酒;还剩下三十二块三,女人一连点了六遍,说:“这个钱,不能乱动了,全留给小顺子住校用。”
    小顺子读初三了,吃住在山左口联中,每个星期都要花十几块钱。女人把留给小顺子读书的钱,用一块旧布条包好,放进床头的小包袱里,就来打听那羊的下落。女人问:“那羊,卖给什么人了?”
    六叔不吱声。
    女人又问一遍:“卖给谁了?”
    六叔一时心焦,猛不丁地冒出一句:“谁出钱多,我卖给谁了。”随后,六叔把脸别在一旁,不搭理女人了。女人猜到,他一准是把那羊卖给“小刀手”了。早晨出门时,女人还交待过,让他千万别卖给“小刀手”。可他,还是卖给“小刀手”了。
    女人轻叹一声,说:“哎!可怜那小羊,还没吃过开春的嫩青草!”
    女人说着,随即抬起衣袖,抹起泪水。

【问题】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刀手“鸭舌帽”对待羊羔的凶样让六叔不寒而栗,也与六叔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望而知,此类凶残暴虐之人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
    B.六叔夫妇十分怜惜自己饲养的羊和羊羔,但儿子上学的需求、柴米油盐的支出、礼尚往来的人情,让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民生活的窘迫。
    C.卖与不卖是一个让六叔无比纠结的问题,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让读者也深陷于这种纠结中,也不断地为人物的命运而担忧。
    D.“抬起衣袖,抹起泪水”,极富生活化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为可预见命运的羊羔而伤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境,作者惜墨如金,颇有写意之神韵。
    E.虽然作者在语言上并不浓墨重彩,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当运用,使小说的语言含蓄隽永、典雅洗练。
    ⑵小说的开头划线段落很有特色,说说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⑶文中的六叔有何形象特点?“卖羊”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6分)
    ⑷有人说,《卖羊》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山羊兹拉特》一样,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8分)

【参考答案】
    ⑴B项3分,D项2分,A项1分。
    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A项“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文中无依据,C项“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错,情节也没有“一波三折”,E项小说语言平实,没有典雅之韵。
    ⑵①环境描写。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交代故事背景。②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卖羊事件的叙述。③烘托人物。利用安静、即将入夜的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伤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环境描写的艺术效果类试题,小说中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所以考生要结合环境描写分析其艺术效果:①环境描写。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交代故事背景。②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对卖羊事件的叙述。③烘托人物。利用安静、即将入夜的环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伤感。
    ⑶第一问:淳朴、善良的农民。(2分)
    第二问:①不愿卖羊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②卖了羊却又为羊的命运牵肠挂肚。(每点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人物形象题是小说中必考的一道重点题型,所以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人物语言、动作、行为、事件等准确定位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有理有据的进行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分析。根据对小说情节的了解,可以将六叔的人物性格概括为:一、淳朴、善良的农民。二、①不愿卖羊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②卖了羊却又为羊的命运牵肠挂肚。
    ⑷《卖羊》通过对六叔卖羊前后的行为和心理表现(文本1分),展现了农民对牲畜的依赖和怜爱,表达了作者对淳朴善良人性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担忧(主旨3分)。
    联系现实示例:1.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2.社会中仍有相当多的人为一己之私或一己之快,漠视生命、肆意捕杀动物。(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准确把握小说的情感主旨和作家的创作意图,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对文本进行在创造的理解和分析。这是一道关于小说主题的探究题。答案并不唯一,但要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要做到有理有据。一般的答题模式是:《卖羊》通过对六叔卖羊前后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展现了农民对牲畜的依赖和怜爱,表达了作者对淳朴善良人性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状况的担忧。联系现实示例:1.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2.社会中仍有相当多的人为一己之私或一己之快,漠视生命、肆意捕杀动物。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听筝
  • 下一篇:罗中立: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