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更新时间:2024年12月2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7178  浏览:

【原文】
    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就是早期的笑话雏形,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魏晋时期笑话确立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笑林》作为第一部笑话专集出现,增强了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独立性。笑话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专辑不断涌现,代表作有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和清代的《笑林广记》。
    在《笑林》出现之前,中国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其创作意图大抵是为了达到说理辩难的目的,并非单纯为引人发笑的纯幽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笑林》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在笑话的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幽默而幽默”的观念。
    笑话中的幽默,就是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不少故事在铺垫中巧打埋伏,让人进入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之后突然揭开一个人们所难以预料到的结果,使读者或者听众经历由最初的期待紧张到结尾的醒悟释然这样一个快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引爆笑声,而这个转折就是传统笑话中的“笑点”。笑点能不能让读者感到好笑是笑话能否成功的关键。
    笑话能够达到“欢声满座”、“揭瓦哄堂”的艺术效果,其奥妙之一就在于精妙的修辞。古代笑话在修辞方面的成就很高,它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很注重运用多种修辞。从语言语境的角度来研究笑话中的幽默语言,能够帮助理解古代笑话的幽默,而艺术夸张是古代笑话中比较重要的修辞,在幽默理论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从美学观念看,笑话是属于喜剧的范畴,幽默讽刺是其瞩目的美学特征,因而其中的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笑话就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不仅把隐晦的东西显现出来,而且像放大镜一样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例如建议鲁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取物的楚人,等等。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使言语更具幽默性,也给人深刻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宋扬《论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笑话的雏形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既是寓言故事也是笑话,两者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
    B.中国古代笑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确立并发展于魏晋时期,明清时期空前繁荣,笑话专集不断涌现。
    C.中国古代笑话有着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巧,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有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心雕琢的形象。
    D.《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它的出现,改变了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有针对性的这种实用主义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紧密联系,并非单纯为了娱乐。
    B.中国古代笑话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往往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违反生活的逻辑,违背生活真实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
    C.中国古代笑话中的“笑点“,就是故事的结果使读者或听众的心理由期待紧张到醒悟释然的快速变化过程中,引爆笑声的转折点。
    D.《笑林》中多是搞笑故事,故事讲述者常常巧设埋伏,使阅读者进人一个特定的情境,这就为故事揭开出乎意料的结局作了铺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喜剧的美学特征来说,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作为喜剧的笑话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也就成了主要表现形式。
    B.《笑林》中的幽默,既表现在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还表现在精妙的修辞,使笑话中的语言充满了幽默。
    C.笑话中的幽默,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它在戏谑讽刺中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如“一叶障目”“长竿人城”。
    D.《笑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笑话专集,其影响是深远的,古代笑话中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对现代幽默理论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C(扩大范围。由原文第三段“《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可知,C项所述并非是所有中国古代笑话的特点。)
    2.B(曲解文意。原文提到“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并不是选项中的“往往”)
    3.B(“还表现在……充满了幽默”于文中无据。原文中认为笑话的“奥妙之一在于精妙的修辞”,但并未表示《笑林》中的幽默也“表现在精妙的修辞”)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素面朝天毕淑敏
  • 下一篇: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推荐文章】

  •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原文】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

  • 素面朝天毕淑敏

    【原文】 素面朝天毕淑敏 迟子建 (1)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原文】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 寒食

    【原文】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①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

  • 方泽《武昌阻风》 查慎行《晓过鸳湖》

    【原文】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

  • 田家三首(其三)

    【原文】 田家三首(其三) 柳宗元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

  • 【最新文章】

  •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
  • 素面朝天毕淑敏
  • ①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
  • 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纵起两道祥光,离了
  • 4.综合探究:闽南文化。(7分)⑴说好闽南方
  • (一)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
  • ③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鸟儿活动
  • ②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6)在一次经济高峰论坛上,一位企业家在发
  • 从军行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 ②诗如其人。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