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陈子昂《送东莱学士无竞》赏析

发布时间:2025年2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2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7471  浏览:

【原文】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释】
    ①无竞:即王无竞,东莱人,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
    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无竞,字仲烈,东莱(今山东掖县)人。性格耿直,不肯巴结权贵。在旧社会,正直的人往往受到排挤和打击。他的这次远行,从诗的最后两句看,可能就是因为政治上不得意而出走的。陈子昂与王无竞交往甚厚,在临别时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鼓励他不要灰心,要继续努力,趁着体力和精力未衰的时候,作一番大事业。
    宝剑是杀敌的武器,古人把它看作建功立业的象征。临别时把宝剑送给即将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所以诗的开头就说,我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宝剑,想给它挑选一个配得上佩带它的主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个可以期许的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我把它赠送给你,为的是咱们一向结交亲厚,聊表惜别之情,它也有幸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主人。
    这里写宝剑,实际上是借宝剑来写人:写王无竞的才能,也写他们之间的友情。好马需要名将骑,好剑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才有资格佩带。“生平未许人”,正说明他一直没有物色到一个可以寄托自己希望的人。现在赠送给王无竞,这就从侧面赞扬了他的才志和品格,也表明他们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五六两句是勉励的话。“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意思是,一般的花草树木都喜欢在春天里争芳斗艳,只有高高山峰的孤松,在一年将尽的冬季,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更显出它那顽强的性格和高尚的节操来。“晚岁”,一年将尽,也暗含着大器晚成的意思,用双关的语意鼓励对方。里面也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不要因眼前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当象“岁寒不凋”的孤松那样经得起风霜的考验。这里巧妙地用了“众木”和“孤松”的比喻是寓有深意的。众木喜欢春天的芳华,孤松却傲岸不屈,晚岁在与冰雪抗争中显出铮铮铁骨。“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风至,只见青松不见花。”对比之下,孤松的品格与节操的美就更加突出。以这样的比喻来赞扬王无竞,显得更加形象、有力。
    最后两句“已矣将何道,无白发新”,有这样的意思:你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可是,当今的世事人情就是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切不可就此消沉下去,应当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到了白发生满头的时候再空叹一事无成啊!“已矣”,算了吧。“白发新”是新生白发的意思。看得出,诗人对这位友人是同情的,对他受到不公的待遇是愤慨的,但他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更主要的是劝勉和鼓励友人振奋精神,努力奋斗。这也表现了陈子昂积极进取的精神。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创作背景、赏析
  • 下一篇: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
  • 【推荐文章】

  •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创作背景、赏析

    【原文】 重过圣女祠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

  • 杜甫《画鹰》赏析

    【原文】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

  • 贺铸《鹧鸪天》赏析

    【原文】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

  • 刘克庄《苦寒行》赏析

    【原文】 苦寒行 【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

  • 乡村的风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

  • 伙伴

    我对鹅子一向是肃然起敬的。不因其威武,不因其俊拔,不因其凛然,不因其勇敢,不因其...

  • 【最新文章】

  •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
  • 陈子昂《送东莱学士无竞》赏析
  •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创作背景、赏析
  • 吴泳《上西平·送陈舍人》赏析
  • 杜甫《画鹰》赏析
  •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赏析
  • 欧阳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赏析
  • 满分作文优美语段:奉献
  • 满分作文优美语段:感恩
  • 满分作文优美语段:勤奋、刻苦
  • 贺铸《鹧鸪天》赏析
  • 关于快乐的语段
  • 上帝的诗学
  • 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
  • 刘克庄《苦寒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