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夜寒独觉

发布时间:2025年2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2月18日
作者:杨万里  文章ID:87768  浏览:

【原文】
    夜寒独觉
    杨万里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注]问津。
    脚到五更偏作冷,老来万事不如人。
    若无窗月谁相伴,听尽鸡声不肯晨。
    尚有布衾寒似铁,无衾似铁始言贫。
    【注】华胥政:黄帝梦入华胥仙国。该国百姓听任自然,甚为自得。后遂用“华胥梦、梦华胥、华胥路、华胥境、华胥国、华胥政”等指梦境、仙境。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小儿啼哭惊扰了自己的美梦,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
    B.“恰则华胥政问津”运用典故,反衬出诗人现实处境艰辛、生活不如意的境况。
    C.“老来万事不如人”是诗人“脚到五更偏作冷”的直接感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D.“若无窗月谁相伴”以窗外明月烘托出孤寂的氛围,以“谁相伴”抒发内心的孤独。
    E.“尚有布衾寒似铁”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胸襟。
    15.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AE
    15.刻画了一个客居他乡,年老体衰,孤独贫穷的老人形象。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
    【解析】
    14.试题分析:A“对小儿啼哭表现出了烦躁的心情”错误,从下文的处境可以看出诗人惊觉不完全是因为小儿啼哭,因此对小儿啼哭并无烦躁的心情。E“表现了诗人的知足,表达出诗人达观的精神风貌和豁达的胸襟”错误,这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嘲讽,是对自身生活窘境的无可奈何。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中诗句的分析,诗人用“梦中身”“谁相伴”点明了客居他乡的身份;用“老来万事不如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用“听尽鸡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用“布衾寒似铁”写出了生活的贫穷。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
  •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
  • 【推荐文章】

  • 夜寒独觉

    【原文】 夜寒独觉 杨万里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注]问津。 脚到五更偏作冷,...

  • 感愤

    【原文】 感愤 (宋)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

  • 秦州杂诗(其七)

    【原文】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

  • 定风波

    【原文】 定风波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

  • 寒食雨(其二)

    【原文】 寒食雨(其二) 苏轼 春江欲入户,两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

  • 喜迁莺·宿莺啼

    【原文】 喜迁莺 宿莺啼 唐 冯延巳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吹烬闭朱栊①,...

  • 【最新文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
  • 夜寒独觉
  •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
  • 材料一:网络电视通过宽带互联网以家用电视机
  • 卜白
  • 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理念,首先集中体现为
  • 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 李斯拣了一条腐败狗
  •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
  •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
  • 感愤
  • 秦州杂诗(其七)
  •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
  • 洛舍漾
  • 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言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