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

发布时间:2025年2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2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7815  浏览:

【原文】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素等多憾。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B.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C.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D.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禅让制),中国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由部落各人表决。
    B.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下车、致仕同。
    C.顿首,中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节,即拜跪于地,以头叩地再举而不停留。
    D.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曾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宇文宪的僚属编造罪名杀害宇文宪,李纲誓死不屈从。
    B.隋时,李纲任太子洗马,尽职尽责教导太子。他劝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
    C.齐王李元吉使并州沦陷这一件事,让高祖大怒,于是准备在军前杀了宇文歆,经过李纲的劝说,最后,高祖释放了宇文歆。
    D.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他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被派任行军司马,刘方迎合杨素,多次加害侮辱李纲。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每小题4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4分)
    (2)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4分)
    14.李纲做了太子詹事并得到太子赏识,为什么要“乞骸骨”?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D(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等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原句标点是: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意思是: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11.B(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B项中的“下车”指官员到任,见《张衡传》一文。)
    12.B(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B项“进献倡优”错,原文为“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
    13.(1)太子的资质如一般人,(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就能变好,(如果让)不正派的人引导就会变坏,为什么只是太子的罪过呢?(“中人”“不肖”“特”各1分,语句流畅1分)
    (2)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左右”“攘夺”“愁苦”各1分,语句流畅1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14.①太子亲近无赖,与朝廷有隔阂。(2分)②不听从李纲劝谏。(1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可知,其请辞的原因有二:一是太子与无赖之徒亲近,二是太子不肯听从李纲的劝谏。
    【参考译文】
    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是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当时杨素、苏威把持朝政,李钢坚持正义不愿巧言逢迎,杨素等人产生了怨恨。恰逢大将军刘方讨伐林邑,杨素对文帝说林邑有很多珍宝财物,不是李纲这样廉正的人不能担任司马,于是任命李纲为代理行军司马。刘方秉承杨素的吩咐,多次冤屈侮辱李纲,差一点儿整死。部队回朝后,他不被任用。后来任命为齐王府司马。又派他到南海县,同林邑周旋。长时间不调他回京城,他就自己回京城汇报情况。苏威又弹劾他擅离职守,交主管官吏处理。恰逢遇到赦免隐居到鄠县。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四处掠夺,百姓忧愁苦恼,宇文歆劝谏,李元吉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李元吉害怕,扔下军队逃回京城,并州陷落。皇帝发怒,对李纲说:“齐王年龄小,不熟悉政事,因此我派宇文歆和窦诞辅助他。太原,是我大唐王朝兴起的地方,陈兵十万,粟米可支付十年,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了?宇文歆建议齐王丢下军队逃跑,我应当在军中杀了他。”李纲说:“齐王有罪过,是窦诞一手造成的。宇文歆侍奉齐王的时间很短,齐王有过失他必定直言规劝。如今幸亏宇文歆这个计策,才使陛下没有失去爱子,不但无罪而且有功,怎么能加罪呢?”第二天,皇帝醒悟过来了,于是释放了宇文歆。
    太子建成渐渐开始亲近无赖,胡乱猜忌与朝廷有了隔阂,李纲频频进谏不被听从,于是请求退休。皇帝骂道:“你能担任何潘仁的长史,却羞于担任朕的尚书郎吗?”李纲叩头说:“何潘仁,是贼帅,志在残杀,然而臣每次进谏他都能停止杀戮,任他的长史,所以心中无愧。陛下大功告成,常常自以为是,臣说的话就好像拿石头扔进水里,我敢长期担任尚书郎吗?而且臣侍奉太子,太子又不听臣的劝告,所以要上交官印。”皇帝道歉说:“朕知道你是个正直的人,希望你能自始至终辅助我的儿子。”于是授予李纲太子少保之职,让他仍旧担任尚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
    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蜂拥而至
  • 下一篇: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其四)
  • 【推荐文章】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其四)

    【原文】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其四)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 遣悲怀三首(其二)

    【原文】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

  •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原文】 金缕歌 陪履斋先生①沧浪看梅 〔南宋〕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

  • 重九赏心亭登高

    【原文】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

  • 夜寒独觉

    【原文】 夜寒独觉 杨万里 儿啼惊觉梦中身,恰则华胥政[注]问津。 脚到五更偏作冷,...

  • 感愤

    【原文】 感愤 (宋)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

  • 【最新文章】

  •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其四)
  •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
  • 蜂拥而至
  • 材料一: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
  • 故宫存在已有600年了。初见故宫,不禁被其庞
  • 遣悲怀三首(其二)
  • 听海的心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人都习惯了一
  •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普通中刺史临川
  • 材料一:中国快递进入“单日亿件时代”!市场
  • 巡山
  • 大数据将帮助静态的城市管理体系向动态的生态
  • 重九赏心亭登高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