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墨梅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8日
作者:侯发山  文章ID:88115  浏览:

【原文】
    墨梅
    侯发山
    杨梅是在那次画展上认识隋军的。
    举办个人画展,杨梅有着多重的考虑。自己出道多年,并没举办过个展,想拉出来溜溜,是骡子是马,想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以便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还有一个原因,她想趁此机会找到另一半。她三十好几了,出来进去跟影子相伴,不是说她挑剔,而是没有对眼的。
    画展举办得相当成功,业界好评如潮,被誉为当年画坛杀出来的一匹黑马。画展上展出的近百幅作品,几乎被抢购一空。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士分析后给出两个原因,一个是杨梅的题材好。杨梅不画别的,专画梅花。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因其所处环境恶劣,却仍在凌冽寒风中傲然绽放于枝头,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梅花除了其傲骨坚韧的品性,还有迎春报春的希望之意。作品雅致,可以当做礼品赠与友人、长辈、领导,也可悬挂于家中客厅调节风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画家本人,即杨梅长得俊,有冷艳的别称,还是朵含苞待放的花。
    杨梅冷静下来之后,也觉得这位分析人士说得有一定的道理。
    在画展上,一位企业界的成功人士花30万购买了杨梅的《喜上眉梢》。该作品以梅花为题材,画中以“没骨法”画枝干,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老干新枝,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把昂扬向上、豪放不羁的品质都展现出来。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枝干上有两只相对而立的小喜鹊,似在喁喁私语,谈情说爱。作品落款《喜上眉梢》,寓意深远,十分贴题。
    有记者问他原因。他说他喜欢梅花。记者再三追问,他红着脸,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再也说不出别的什么来。
    还有一个富二代,一下子购买了二十幅。
    杨梅心里清楚,这类人除了有钱,别的还真没有。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炫富的机会,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喜欢她。
    果不其然,画展过后没多久,就有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向杨梅表达了爱慕之意,其中就有斥资30万购画的企业家和买了二十幅作品的富二代。
    杨梅说,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
    这句话答非所问,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拒之门外了。
    在那次画展上,杨梅的作品里有一幅《墨梅》,唯一的一幅。因为要迎合市场,这种单一的色调少有人喜欢。这幅《墨梅》是用淡墨画的。搞绘画的人都知道,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即清墨、淡墨、浓墨、焦墨。在这幅作品中,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而成。
    在这幅作品前,一个年轻人驻足良久,最后依照1000元的标价买下了。几乎是下意识地,杨梅撇开围观的同行和记者走了过去,与之攀谈起来。从交流中得知,年轻人叫隋军,在本市审计局上班。
    杨梅问:“隋先生,您为什么购买这幅作品?”
    “不是便宜吗?!”话一出口,隋军感觉自己说的不合适,忙变换了语气,“这幅作品的梅干虬劲苍老,时而带点飞白,极富质感。梅枝虬曲苍劲,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梅花枝条多变而有规律,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条的韵律感……欣赏这幅作品,让人感到画家笔下的墨梅像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满身都散发出与风霜雨雪抗争的痕迹或者说印记,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境界。”
    “还有吗?”杨梅一脸笑意,如绽开的梅花。老实讲,这幅作品也是她的得意之作。
    她曾暗想,谁能读懂她这幅作品,便可引为知己。
    “还有就是色调单纯,黑是黑,白是白,黑白分明。”
    看到隋军一脸的痞子劲,杨梅隐隐有些失望,不甘心地又问道:“您打算收藏还是送人?”
    “送人,送给我的领导。”
    又是一个溜须拍马之入!杨梅心里“咯噔”一下。彻底失望了。
    两年后,市里举办廉洁公仆评选,市审计局的局长榜上有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要感谢我的好朋友隋军,是他送我一幅《墨梅》。梅花画得固然好,难得的是他在画上题了两句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电视里熟悉的《墨梅》,杨梅眼泪哗哗的,似有天大的委屈。

【问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头以“杨梅是在那次画展上认识隋军的”开篇,引起读者兴趣,随后简要交代了杨梅的个人情况与办展契机。
    B.本文语言平实,朴实晓畅。通过描写杨梅与隋军的对话,表现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富有生活气息,情感流露真实生动。
    C.文中描写的隋军买画的原因让杨梅“彻底失望”、产生误解,实则是欲扬先抑,隋军与众不同的举止与墨梅淡雅朴素的特征有暗合之处。
    D.本文通过杨梅办展、卖画、识人等一系列过程,一波三折,揭露了廉政建设中的阿谀拍马的不正之风,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E.面对杨梅的连续提问,隋军的回答略显敷衍,这是因为此时他已经发现了杨梅对自己有意思,而他并没有与杨梅交谈的兴趣。
    8.小说以“墨梅”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有人说杨梅有识人之明,她既能拒绝金钱诱惑,坚持高洁品格追求,又能欣赏隋军,引为知己。也有人说杨梅有眼无珠,仅仅依据“送给我的领导”这句话就把隋军判定为溜须拍马之人。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DE
    8.小说以“墨梅”为题,意蕴与作用:(1)“墨梅”是杨梅的画,也是隋军赠送给审计局长的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以花喻人,梅花高洁傲岸的品格是文中杨梅、隋军和审计局长个人品格的展现;(3)“墨梅”既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其蕴指高洁傲岸的品格,与本文廉政建设、为官清廉的主题相符合。
    9.我认为杨梅最终能坚持高洁品格追求(我赞成第一种看法),是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人物。理由:①文中说到“杨梅心里清楚,这类人除了有钱,别的还真没有。”,说明她清楚认识到画展身上富二代的本质,她也并非追逐名利之人。②文中写到“杨梅不画别的,专画梅花。”又写到“杨梅说,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质,说明她也能坚持高洁品格追求。③文章结尾几段写到“杨梅心里‘咯噔’一下,彻底失望了。”最后又“杨梅眼泪哗哗的,似有天大的委屈。”,这些都能直接反映出杨梅对自己误解隋军感到内疚,因此她也是一个具有识人之明的人。
    我认为杨梅有眼无珠,马虎轻率(我赞成第二种看法)。理由:①文章中写到“看到隋军一脸的痞子劲,杨梅隐隐有些失望”,说明杨梅以貌取人,不能深入了解他人,这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②杨梅仅仅凭借隋军的一句“送人,送给我的领导”就主观断定隋军的品性,说明杨梅过于随意,缺乏对人的全面认识。③文章开头说“举办个人画展,杨梅有着多重的考虑。”说明杨梅在办展识人上掺杂了多种情感,其个人目的本身不单纯,因此也就不利于她客观地结识她的“知己”。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2017年9月,中国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
  • 下一篇:骆问礼,诸暨人。嘉靖末进士。历南京刑科给事中。隆庆三年,陈皇
  • 【推荐文章】

  • 点绛唇·感兴

    【原文】 点绛唇 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

  • 幕次忆汉上旧居

    【原文】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原文】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韦应物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 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原文】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

  • 白光

    【原文】 白光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

  • 示秬秸

    【原文】 示秬秸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

  • 【最新文章】

  • 骆问礼,诸暨人。嘉靖末进士。历南京刑科给事
  • 墨梅
  • 材料一:2017年9月,中国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开
  • 费孝通曾言传统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
  •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
  • 点绛唇·感兴
  •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
  •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
  •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
  •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
  • 幕次忆汉上旧居
  • 材料一: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 英雄
  •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