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父亲的证明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年3月29日
作者:游睿  文章ID:88260  浏览:

【原文】
    父亲的证明
    游睿
    天快黑的时候,一个男人来到了学校门口。男人头发蓬乱,双眼通红,密密匝匝的胡须似乎很久没剃过。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
    我拦住他问:“你找谁?”
    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家。”
    我把胡小花叫了出来。此前,胡小花都是由她奶奶来接的。她爸爸,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小花,你爸爸来接你了。”
    胡小花听到后飞快地跑出来:“爸爸在哪里?”
    我指了指眼前的男人。男人后退了一步,半蹲着身子轻声喊道:“小花,你看谁来了?”
    “小花,过来,爸爸抱抱。”男人微笑着,看得出是那种带着讨好的微笑。但胡小花退后了一步,拉住了我的衣袖:“老师,我不认识他,他不是我爸爸。”
    我吓了一跳,赶紧搂住小花,再次警惕地打量这个男人。我看过许多地方丢小孩的案例,犯罪分子就是装成亲人把小孩骗走的,没准这个男人就是个坏人。
    我大声问道:“你到底是谁?”
    男人站了起来,脸上顿时皱纹密布。“我是小花的爸爸啊,小花,你怎么不认识我呢?”
    我问:“你叫什么名字?”男人说他叫胡文进。
    我转身问小花,小花说他爸爸是叫胡文进。我让男人拿出身份证来看看。男人立刻在自己身上摸索,片刻后却摊手说,他来得匆忙,没带在身上。
    我拉着小花,打算回教室。男人在背后喊:“老师,等等。”我转身,发现男人一脸痛苦,蹲在地上。他抬起头对我说:“我真的是胡小花的爸爸,我今天刚回来,她奶奶生病了,就让我来接她。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我摇摇头,说:“不是我不相信你,连孩子都不认识你,我怎么可能把她交给你?”
    “你要我怎么办才肯把孩子交给我?”男人几乎是吼了起来,“她明明就是我的女儿,凭什么不让我带走,天马上就黑了。”
    我说:“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证明你是她的爸爸,我们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
    男人平静下来,勉强笑笑,说:“对不起,老师,我刚才情绪不好。我真的是她爸爸。小花两岁时,我和她妈妈就出去打工了,我已经快五年没见过孩子了。如果不是我手里有她的照片,我也不认识她。”
    胡小花突然大声说:“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没说要回来,前天他还和我通过电话。”
    男人把双手伸进头发里,努力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然后他站了起来,我看到他双眼有了泪水。男人说:“老师,你有电话吗?你说个号码,我给你打过来。”
    我疑惑地看着男人。他正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我犹豫片刻,还是将号码告诉了他。接着,男人拨通了我的电话。男人说:“把电话给小花好吗?”
    我虽然不解,还是将电话给了胡小花。胡小花接过电话,我看到男人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他的声音也一下子变了,他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地说:“喂,小花,乖伢子,我是爸爸呀!”
    “爸爸!”几乎是在一瞬间,胡小花飞跑过去,一把抱住男人,一边还回过头,对我说:“老师,他是爸爸,爸爸每次都是这样叫我的!”
    男人紧紧地抱住小花,把头深深埋在小花的肩膀上,小花也在他的肩上啜泣着。半晌之后,男人抬起头,努力微笑着对我说:“这些年,我天天给她打电话,她更熟悉的,是我电话里的声音。”
    那一刻,男人泪流满面。

【问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父亲的证明”为线索,围绕“接女——被拒——证明——相认”组织主要故事情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B.小说的开头塑造了邋遢疲倦的“父亲”形象,它的作用是为了与后文“父亲”浓浓的爱女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C.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家长接放学回家的女儿的温情故事,折射了一个冷峻严肃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
    D.小说以细节见长,如写胡小花接电话时,“男人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声音也一下子温柔起来,写出了柔情似水的父爱。
    E.小说的语言风格清新朗俊,用语简淡洁净,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沉浓烈的情感。
    (2)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时推动小说发展的主要张力,这篇小说有几类矛盾冲突?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3)情感是小说的动力,文章最后以“男人泪流满面”作结,请联系全文,说说“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
    (4)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探究。(8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D。(C项3分,D项2分,B项1分。A项“父亲的证明”是主要情节,B项还有情节上的作用,E项语言风格平实朴素。)
    (2)①奶奶应接孙女而不能的矛盾。放学回家本该奶奶去接,但奶奶生病不能到校来接。
    ②父女之间的矛盾。父亲临时代替奶奶接女儿,但父女已经五年未见。并且父亲临时来接女儿,而此前电话中没说自己要回来。
    ③父亲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老师要求“父亲”出示身份证,而父亲因行色匆匆忘带身份证。
    (3)①为与女儿面对面却不能相认感到悲伤
    ②为终于与女儿相识喜极而泣
    ③为五年来没有尽到父爱感到愧疚
    (4)①叙述的视角上: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之间的距离。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举例略(不举例扣1分)
    ③衬托主要人物形象。“我”作为有责任心的老师,衬托父爱的执着与浓烈。
    ④突出作品主题。小说通过我之所见,折射出当今社会“关注关注留守儿童”的主题。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浣溪沙(其二、其三)
  • 下一篇:梅派传奇梅葆玖
  • 【推荐文章】

  • 浣溪沙(其二、其三)

    【原文】 浣溪沙 苏轼①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②。 ...

  • 初入淮河(其四)

    【原文】 初入淮河(其四)① [宋]杨万里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②诉不堪。 却是归...

  • 郊行

    【原文】 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

  • 樱桃花

    【原文】 樱桃花 [元]方回 浅浅花开料峭①风, 苦无妖色②画难工③。 十分不肯精神露...

  • 从军行

    【原文】 从军行 唐 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

  • 那些可爱的人

    【原文】 那些可爱的人 ①岗巴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有报道曾这样描述: 这片平均海拔...

  • 【最新文章】

  • 梅派传奇梅葆玖
  • 父亲的证明
  • 浣溪沙(其二、其三)
  • 长孙肥,代人也。昭成时,年十三,以选内侍。
  • 【材料一】①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跃
  • 成长,是妈妈的一场精心“密谋”
  • 考卷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味菜肴,奠定了淮扬
  • 选段一:保尔的圣经课,神父总是给他打满分。
  •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初入淮河(其四)
  • 【文一】召唤一个神通广大、爱打抱不平的孙猴
  • 我有过一只小蟹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乙
  • 宋代有个李文叔,也说这部书所记载的事“浅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