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在儒学的观念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慎独”,出自《大学》“诚于中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373  浏览:

【原文】
    在儒学的观念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慎独”,出自《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内在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在外面,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会和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样谨慎,始终恪守着做人的品德和原则,这种状态也被人称为独知。
    王阳明认为,人如果不在这种独知的地方,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力,而只是在言行上不表露于外,在人所共知的地方用功,那就是白欺欺人,就是一种虚伪。《大学》中指出这种人是“见君子而后厌然”,这个“厌”不是厌恶,而是掩藏。就是说这种人全然不在独知的时候用功,只会在遇见君子的时候隐藏自己的问题,也是一种虚伪。生活中有太多人就是一辈子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状态过来的,他们的生活不是真正自己的生活,是按照别人的标准去生活。在别人跟中,做出一些虚伪的状态,并没有按照他自己内心的想法去活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以为自己是情商高,左右逢源。殊不知他弄丢了自己的初心。佛家有一句话叫做“可怜悯者”。一个人活着,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内在品格,因为人的总体生活质量高低是取决于内心的一个感受所得到的一个结果,内心品格好坏,并不能由外界的生活来决定。所以,一个人为自己负责,就是要在自己内心中找到独知,除了自己之外,没人能够帮得了自己。
    那么对于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来说,怎么样做才算是获得内心更好的一个良知呢?王阳明就说了一个字:诚。正如孟子所言: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在这里,孟子所说的诚,其中有一些诚实不说谎的意思,但是它最深层的意思,就是不自欺。不欺骗别人是表象,不自欺是根本。诚就是指针对自己,对自己是否忠诚。《中庸》中说:“成者自成也。”儒学中之所以说诚为成已之学,就是在于此。当你学会尊重自己的良知,诚心对待自己,不自欺欺人,不要以虚伪的面孔去展示给别人的时候,无论是在独处或者是面对别人的时候,都能够做自己,就做到了儒学中的诚,也是所说的慎独。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可以成为重要的角色,可以拥有巨量的财富,但是唯独很难做回自己。当一个人不懂得真正的自己是由内在品质决定的,就会把生命的重心放在某一个位置,用世俗的观念去约束自己,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来评价自己的生活。比如本来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但是他周围的人都特别虚伪,这个时候他难免会怀疑自己是否和这个群体格格不入,这也是一个需要避免的问题。有时候,在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上也能看得出来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如果只是拼命地打电话约朋友出来玩,证明他就是无聊和空虚的,那么独处是他不能承受的。如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感到内心平静充实,那就是说,这个人可以拥有独立的精神生活,也有健康的内在品质,是一个能够主宰自我的人。
    按照王阳明的观点,此独知之处,便是诚的萌芽。一个人就要懂得无论你在这个喧闹的世界有多少同类,也无论你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你的内心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受到,所以要为你自己负责,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只有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真正做回自己,即做到了慎独。
    (摘编自王宗国《儒家要义》)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的言行是由其内在的人品决定的,君子独处可以有独知,可以做到慎独。
    B.在王阳明看来,在言行方面精于内敛、只在人所共知的地方用功的人是虚伪的。
    C.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者担当重要角色,或者拥有巨量财富,但都很难做回自己。
    D.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决定其总体生活质量的高低,外界因素不能决定其品格好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引出“慎独”这一话题,然后从拥有独知和实践慎独两个角度论证。
    B.文章论证方式多样,运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等方式。
    C.文章兼顾理论与实际,既有王阳明心学的阐述,也有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剖析。
    D.文章普于引用文化经典,尤其是多处引用佛家表述,有力地论证了慎独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够为自己负责,在内心中找到独知的人,就是佛家所说的“可怜悯者”。
    B.拥有独立的精神生活、健康的内在品质,就能主宰自我,做到“成者自成”。
    C.孟子所说的“诚”是不欺人,不自欺的意思,如果做到了诚,就做到了慎独。
    D.从一个人独处的状态可见其是否在独知之境,外界环境影响也不容小觑。

【参考答案】
    1.C
    解析:C.“但都很难做回自己”错,原文是强调“有很多人”。并不全部包括。
    2.D
    解析:D.“多处引用佛家表述”错,佛家表述只引用了一次。
    3.A
    解析:A.“就是佛家所说的‘可怜悯者'”错,“能够为自己负责,在内心中找到独知的人”是真正的“慎独者”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每年因为“过度生活”而患病的中老年患者【】,其中,有不少中老
  • 下一篇:材料一: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
  • 【推荐文章】

  • 横吹曲辞·出塞

    【原文】 横吹曲辞 出塞 刘驾 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

  • 棉花糖

    【原文】 棉花糖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

  • 汗血诗人

    【原文】 汗血诗人 ①在北师大念书时,我听过著名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演讲。他对诗歌的解...

  •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

    【问题】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非常仰慕,非要...

  • 乡关何处

    【原文】 乡关何处 余秋雨 ①本文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

  • 专注造就成功

    【原文】 专注造就成功 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
  • 在儒学的观念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慎独”,出
  • 每年因为“过度生活”而患病的中老年患者【】
  • 横吹曲辞·出塞
  • 细柳营
  • 逍遥游
  •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
  • 公输(节选)
  • “科学”就等于数理化?
  • 高手
  • 《故乡》选段
  • 棉花糖
  • 黑匣子
  •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 捕猿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