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391  浏览:

【原文】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忽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虑诗人共同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为一个启蒙郑重提出,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从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呼吁,到丰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进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责任意识。也就是说,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谈当代美育,狭隘、庸俗地理解美育的内涵,既拋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了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传递而轻文化传承、迎合刺激体验而忽视趣味涵育、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往往就是艺术技能培养,家长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等,却很少从培育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制定教育方案。
    此外,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文化内容,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汇起来,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自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审美教育体系。
    总之,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进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美育最终的目标之一。我们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传世工程,接续中华文脉,延续百年美育思潮,将美育推向社会每个角落,让美育产生润化人心的力量,守护每个人的精神健康,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黄仲山《美育重在培养文化精神》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不能忽视文化精神的培养。
    B.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了解其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
    C.美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直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
    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与民族、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形成好的审美教育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谈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文章采用引用论证说明了鉴赏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B.文章列举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例子启迪了我们美育要与时代责任联系起来。
    C.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的,在逻辑上呈现递进式。
    D.本文论证兼顾历史与当下,既有对美育历程的相关分析,又有对当下美育弊端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儒家诗教传统注重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B.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美育思想的主线。
    C.我国审美教育体系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实现兼收并蓄。
    D.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工程,将其推向社会每个角落,以期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

【参考答案】
    1.B(A.“美育包含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不符;“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与文中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不符。C.美育是在五四运动中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于文无据。)
    2.A(文章在谈论鉴赏中西方绘画区别时没有采用引用论证。)
    3.C(表达“未然变已然”,文中只是提出了我国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方向。)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 下一篇: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 【推荐文章】

  •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原文】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

  •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原文】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钟和晏 ①关于 灯画 的定义,已故民间美术学家王树村在...

  • 祈求

    【原文】 祈求 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

  • 嫩绿的芽儿

    【原文】 嫩绿的芽儿 冰心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

  • 秋词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 游白水[1]书付过

    【原文】 游白水[1]书付过 [宋]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

  • 【最新文章】

  •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
  •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 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
  • 京城戏迷
  • 【材料一】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
  • 人类可以冬眠吗
  •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 4.综合性学习:泉州方言──闽南语。(8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九日寄子约①
  • (一)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乙】易①曰: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5.回到学校,文学社制作了一期游学专刊。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