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爱因斯坦与音乐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5日  更新时间:2025年5月16日
作者:聂运伟  文章ID:88938  浏览:

【原文】
    爱因斯坦与音乐
    聂运伟
    (1)爱因斯坦3岁的时候,一天,母亲波林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潺潺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美妙的乐声。年轻的母亲高兴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没有回答,他只有3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却又分明闪烁着快乐的光辉。琴声又响了,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斯坦迈着摇晃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
    (2)说起爱因斯坦与音乐的故事,人们都不会忘记一幅著名的漫画: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一把小提琴,琴弦上既有音符,还有那个著名的物理学公式E=MC2。音乐以它那温柔而深邃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让他吸吮着人类文化最甘甜的乳汁,给他一个安宁的精神家园,也给了他日后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超凡想象力。
    (3)爱因斯坦不仅仅属于科学,科学也并不是与艺术毫不相干。对于伟大的科学发现来说,抽象的逻辑思维倒总是验证非凡想象力的工具。所以,爱因斯坦始终没有成为数学公式的奴隶,“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有时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心。当1919年日蚀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也不惊奇。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非常惊讶。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和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不管旅行到哪里,他总是身不离提琴,甚至参加柏林科学院的会议,也要随身带着琴盒,以便会后拜访普朗克、玻尔时,能在一起拉拉弹弹。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爱因斯坦一旦遇到困难,思索陷入困顿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会在无形中开启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音乐往往催化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
    (4)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很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他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过许多理论上的争吵,也有深厚的并肩战斗的友谊。在他们的交往中,音乐常常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爱因斯坦和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埃伦费斯特是终身挚友,但在相对论问题上,又总是争论不休。从1920年起,爱因斯坦接受荷兰的邀请,成了莱顿大学的特邀教授,每年都来几个星期,住在埃伦费斯特家里,讨论、争论自然是免不了的事。埃伦费斯特思维敏捷,又心直口快,批评意见尖刻、毫不留情。这点恰好与爱因斯坦棋逢对手,唇枪舌剑之后,能统一观点自是皆大欢喜。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两个好朋友会自动休战。埃伦费斯特是位出色的钢琴家,他喜欢替爱因斯坦伴奏。爱因斯坦则只要埃伦费斯特伴奏,那提琴演奏定是光彩四溢。有时,一支乐曲奏到一半爱因斯坦会突然停下,用弓敲击琴弦,让伴奏停止演奏。或许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触动了灵感,争论又开始了。争着,争着,爱因斯坦又会突然停下,径直走到钢琴边,用双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强有力地反复敲打这三个和弦。这三个和弦像是在敲“上帝”的大铁门,“镗!镗!镗!”像是在向大自然发问“怎—么—办?”弹着弹着,“上帝”之门打开了,沉默的大自然与这些虔诚的探索者接通了信息管道。两个好朋友笑了,欢快悠扬的乐曲又响起来了。
    (5)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和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上,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而且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只有艺术的美,没有科学的美,同样是残缺的。
    (6)从童年就钟情于音乐的爱因斯坦早就视音乐为灵魂的安息地,它就是和谐,就是完美。和谐、完美是真实的基础,是人生的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划时代发现,竟建立在一个古亦有之的美学原则之上。
    (7)爱因斯坦把音乐与理论物理学视为美与真的化身,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物理学的孜孜以求,既非娱乐消遣可解说,亦非一般的事业心可衡量,这两者在于他已是精神生命的需要,也就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具体再现。他的独立人格也由之具象化为音乐天地中的独自品尝,物理学领域中的孤军奋战。
    (8)爱因斯坦是幸运的,他在音乐和物理学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根基,他确信自己生活方式的理想性。所以,每当他的独立人格与外在世界发生冲突时,他不是大声疾呼,无畏地评判世人世心,就是无言地坚守自己的“孤独”,从来没有半点动摇。
    (节选自《爱因斯坦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爱因斯坦,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摘自“百度百科”)
    ②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
    (摘自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问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爱因斯坦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过许多理论上的争论。当遇到争论时,他们都会自动休战,以合奏一支优美的曲子寻找科学的灵感。
    B.爱因斯坦从小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对音乐有着极强的兴趣和领悟力,这为他以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描写为主,主要记叙了爱因斯坦与音乐的故事;同时兼用议论来表达对人物的评价,点明题旨。
    D.科学和艺术既相互补充,又具相通性。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遗憾的;只有艺术的美,没有科学的美,同样是不完美的。
    E.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这两种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上的两大支柱,两位大师又是音乐艺术的密友。
    (2)请赏析文章第(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答:
    (3)音乐是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请结合文章概括音乐在爱因斯坦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作用。(6分)
    答:
    (4)请结合材料分析爱因斯坦“孤独”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分)
    答:

【参考答案】
    (1)(5分)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A选项,只是与埃伦费斯特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时,才会合奏一支曲子。E选项,文章只说了两位大师都喜爱音乐,并没有说“是音乐艺术的密友”。)
    (2)(6分)这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2分)表现了音乐激发爱因斯坦等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探知了大自然的规律。(2分)突出了音乐对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的巨大影响。(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音乐给了爱因斯坦一个完美、和谐、崇高、安宁的精神家园。②音乐给了爱因斯坦超凡想象力,开启了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催动了他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③音乐在人际交往中联络了爱因斯坦与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的感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原因:①执着追求艺术的美、科学的真。②具有独立人格,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③爱因斯坦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且不与世俗接触。
    启示:①我们应该追求真与美。②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被外界所诱惑。③我们应该有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
    (原因每点2分,共6分;启示每点1分,答出2点即给满分2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父亲的玳瑁
  • 下一篇: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
  • 【推荐文章】

  • 邯郸①冬至夜思家

    【原文】 邯郸①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②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

  • 登城

    【原文】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

  • 一本可以“喝”的书

    【原文】 一本可以 喝 的书 张君燕 ①这是一本从外形看起来和普通的书本差不多的书。...

  • 行路难

    【原文】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

  • 小雨

    【原文】 小雨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

  •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原文】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

  • 【最新文章】

  •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
  • 爱因斯坦与音乐
  • 湖之鱼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 (8)当我们每每读到《行路难》中的诗句“▲
  •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
  •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
  • (2)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
  • (1)清朝文人张潮认为不只是人有知己,物也
  •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方言不
  •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
  • (2)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敌人向我放射了几千
  • (1)“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
  • 8、你的同桌万向善以说话尖酸粗俗而闻名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