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5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951  浏览:

【原文】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①。皆难得之才也。”珣转主簿。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珣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尚书令。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晋书·王珣传》,有删节)
    【注】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力行政官。
    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珣之梦果应验。
    C.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珣坚持己见。
    D.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珣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嫌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5分)
    (2)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5分)

【参考答案】
    10.【文言断句】(3分)
    B(“而发”应该属于前句,“今便先事而发”是一个整体,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窃发”属于后句,“窃发于京辇”是一个整体,意为“私自发兵至京城”。综合以上分析,故答案选B)
    11.【文化常识】(3分)
    D(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12.【归纳概括】(3分)
    C(“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错误,原文“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意为“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期望法护这样做。’”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
    13.【文言翻译】(10分)
    (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答出“经略”“竞”“委”意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非常(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答出“雅”“以”“见……于”意各1分,句意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米缸山下播绿记
  • 下一篇:平山堂
  • 【推荐文章】

  • 平山堂

    【原文】 平山堂①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

  • 邯郸①冬至夜思家

    【原文】 邯郸①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②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

  • 登城

    【原文】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

  • 一本可以“喝”的书

    【原文】 一本可以 喝 的书 张君燕 ①这是一本从外形看起来和普通的书本差不多的书。...

  • 行路难

    【原文】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

  • 小雨

    【原文】 小雨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

  • 【最新文章】

  • 平山堂
  •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
  • 米缸山下播绿记
  •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
  • 爱因斯坦与音乐
  • 湖之鱼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 (8)当我们每每读到《行路难》中的诗句“▲
  •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
  •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
  • (2)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
  • (1)清朝文人张潮认为不只是人有知己,物也
  •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方言不
  •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