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5月1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971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再加上外语,共计四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传统高考“一考定终生”的风险。最初,高考改革的最重要目标就是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让真正有才华、有特色的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现在看来,新高考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尽管浙沪两地的新高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高考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让人质疑的便是被各方看好的“走班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师资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一教学方式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国外许多知名私立中学被广泛采用。
    但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走班制”却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根本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设所有的组合课程。上海的6选3模式有20种排列组合,而浙江的7选3模式更是达到了35种组合,但大部分学校能提供的课程组合模式仅有7到8种,条件差些的学校甚至更少。
    与“走班制”相配套的选考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同样与预期出现了偏差。
    选考制度在设计时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你擅长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选考哪门科目。听起来很完美,但要知道,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据调查,物理这门学科在浙沪新高考中就被许多同学“无情抛弃”了。由于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学科很难,在与其他考生竞争时会处于劣势而影响高考成绩,最终选择放弃物理。“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物理教育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利于考生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洪文强调。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分担单次高考的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中大教育考试教研中心负责人陈学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他表示,减负也好、选考也好,新高考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但高中生要真正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
    “新高考”之下,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两依据”指统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即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浙江考生迎来全新的“3+3"高考模式: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统考,外语一年可考两次,自选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可一年两考。(节选自《新华社·网易教育》)

【问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浙沪两地的新高考都完成得比较顺利,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理想大学的改革目的基本达到了。
    B.新高考改革实行之后,浙沪两地的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C.“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D.“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新高考”不仅减轻了高考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8.下列对材料中“新高考”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新高考”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必考科目语数外3科的统考成绩和自选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
    B.物理之所以遇冷,是因为学校和多数家长摆脱不了功利主义的影响。
    C.因为师资水平等的影响,“新高考”中,“走班制”最让人质疑。
    D.浙江的7选3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搭配考试组合。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E.不管是减负,还是选考,在有关人士看来,新高考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未来。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4分)

【参考答案】
    7.D(“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错,原文为“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和学生的表现看,高考的压力的确是被分担了,但是学生的负担却反而加重了”。)
    8.CE(A项,原文说“学生的高考成绩由‘两依据一参考’构成”,选项中漏了参考部分。B项偷换主语,“学校”错,原文说“在中国许多家长的眼里,‘喜欢不能当饭吃”’,主语是家长。D项,“这让学生的兴趣、学科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错,原文只是“出发点”,是愿景,不是事实。)
    9.(1)“走班制”无法有效落实;(2)选考制度和个人兴趣、特长不匹配;(3)多样选择加重职业规划压力,学生负担加重。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晚次鄂州
  • 下一篇: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刘长卿《送严士元》
  • 【推荐文章】

  •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刘长卿《送严士元》

    【原文】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

  • 晚次鄂州

    【原文】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

  • 田家

    【原文】 田家 (宋)郑獬(xi )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

  •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①置酒来禽②花下作

    【原文】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①置酒来禽②花下作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

  • 秋天的树

    【原文】 秋天的树 赵丽宏 ①A【秋风在大地上游荡。夏日的酷暑像一群惊惶失措的野兽...

  • 商山早行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

  • 【最新文章】

  •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刘长卿《送严士元》
  • 材料一:浙江省的选考模式中,三门选考科目考
  • 晚次鄂州
  • 开镰
  • 说茶
  • 田家
  • (2)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沟通工
  • (1)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
  • (3)情怀是诗。关注百姓疾苦是古代无数仁人
  • (2)情思是诗。我们可以品味陶渊明低吟“衣
  • (1)情景是诗。孟浩然描述的“【 】,【 】
  • 桃花源记
  • 作为中学生,要珍惜学习时间,切不可蹉跎岁月
  • 菏泽曹县交警协勤张某刑事自诉曹县农民李某犯
  • ③读下面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