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9月8日
作者:邹金灿  文章ID:90974  浏览:

【原文】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
    邹金灿
    ①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②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
    ③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
    ④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
    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
    ⑤《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笑人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
    ⑥1930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发明。
    ⑦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
    ⑧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
    ⑨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50岁的人……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
    ⑩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横流。
    (11)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是受损了(注:1952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
    (12)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常之人”了。
    (13)2015年是钱穆诞辰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
    (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一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
    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读了《刘向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不可通以驳之。”1931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

【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写钱穆与胡适的事,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钱穆先生“峻厉”的性格,另一方面为了说明两人向来不和。
    B.文章第12段,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对钱穆先生做宏观的评价,说明他是“倜傥非常之人”,不会轻易被时间湮灭。
    C.通过写上课时,摆出揽雀尾的姿势,把阿飞吓跑的事,说明大的儒者也有“刚猛”的一面,使钱穆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D.文章最后,作者引用钱辉的话是为了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读钱穆的书,进而呼吁应该多读钱穆先生的书。
    E.材料选取钱穆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向我们展示了钱穆先生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传记选材的典型性特点。
    (2)文章中,钱穆先生的“峻厉”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3)文章11段引用龚鹏程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4)“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钱穆先生的“失”与“不失”?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5分)B(3分),C(2分),E(1分);A、D不给分。
    (A项,“两人历来不和”有误,在相关链接(2)中可知,钱穆对胡适先生是敬仰的,两人只是学术观点不同。D项,“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读钱穆先生的书”有误。E项,“完整的人物形象”不准确,本文只是体现人物的“横截面上的完整性”。)
    (2)(6分)钱穆先生的“峻厉”主要体现在:①与人学术观点不同时,坚持自己的主张。(或“与胡适先生学术观点不同,拒绝与他合写一本书”)②对不虚心请教者非常威严。(或“叶龙请他改文章时,他提出意见时,叶龙随口说了反对的话,他马上就不改了。”)③主张做事要“慷慨奋发”,敢作敢为,产生“振聋发聩”的作用。(或“评价陈澧的读书方法时,认为‘温和有余,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④上课时,对于前来骚扰的两个青年流氓毫不畏惧,在警告无效后,摆出揽雀尾的姿势吓跑他们。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6分)①这段话交代了钱穆先生晚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钱穆先生不媚权贵、不恃老卖老、不自吹自炫,做事极有分寸等的性格特征;②有利于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传主,使钱穆先生的人物形象更丰满;③通过他人评价,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答出“真实性”或“客观性”均可);④开启下文,引出太史公的话,来高度评价钱穆先生。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含义:孔子说聪明的人既不错待人,也不说错话;钱穆先生说,我宁愿说错话,也不错待人。(2分,孔子的话1分,钱穆的话1分。)
    观点(一):我认为钱穆先生既不失言,也不失人。
    “不失言”表现在:①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②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③“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
    “不失人”表现在:①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②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
    (观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4分,其中“不失言”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不失人”2分。)
    观点(二)我认为钱穆先生失言,但不失人。
    “失言”表现在:与胡适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事后反省自己这是在刁难对方。
    “不失人”表现在:①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②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
    (观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4分,其中“失言”2分,“不失人”2分。)
    观点(三):我认为钱穆先生偶尔失言,但多数情况下既不失言,也不失人。
    “失言”表现在:与胡适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事后反省自己这是在刁难对方。
    “不失言”表现在:①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②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③“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
    “不失人”表现在:①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②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
    (观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4分,其中“失言”1分“不失言”1分,“不失人”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
  • 下一篇:奇遇
  • 【推荐文章】

  •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

    【原文】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

  • 念奴娇·登多景楼

    【原文】 念奴娇 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

  • 春寒

    【原文】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羽,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

  • 满窗明月

    【原文】 满窗明月 刘江滨 ①人在旅途,夜晚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最打疼我们眼睛的一...

  • 赠卫八处士(节选)

    【原文】 赠卫八处士①(节选)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

  • 游走钢丝

    游走钢丝 ①陈逸飞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1965年至1980年。陈逸飞自己习惯...

  • 【最新文章】

  • 奇遇
  •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
  •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
  • 大野地
  •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
  • 念奴娇·登多景楼
  • 刘哈刺八都鲁,河东人,本姓刘氏,家世业医。
  • 鲜花盛开的古镇
  • 大学的普遍主义立场与它服务社会,服务公众、
  • 春寒
  • 阴雨
  • 据国家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
  • 假期出国旅行,【 】,除了享受美食与体验生
  •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
  • 满窗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