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心正人亦正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91379  浏览: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心正人亦正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主人是个烟奴,时常吸烟,且吸烟后时常咳嗽,久而久之,鹦鹉便学会了这种声音。然而女主人还带它去看医生。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你不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话,你就必须“正人先正己”。孟子曾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人要自律,正人先正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定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尤为重要。只要既不自大自傲,好为人师,又不自卑自贱、甘为奴仆,才能保持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只要能正确对待自己,处事待物都容易了。孟子的见解,当为通理。“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离娄章句上)恭敬别人,自然不会侮辱;自己节俭,自然不会去掠夺。而你尊敬人,人也会尊敬你;你掠夺人,人也会掠夺你。因此,正人先要正己。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这句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下属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这正如《颜氏家训·治学篇》所说的那样:“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不正,尚且难以自处,如何还能为他人师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个作文题目是多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的开放度较大,梳理三句话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立意,这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发挥。本次作文所选三句话句,与人生态度相关,这贴近生活,也可引导学生借古思今,探讨我们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潜移默化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先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梳理句子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立意。在这三句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讲的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这句话要求做人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不断提高自己,影响他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达的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正人先正己,平时要做到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就要不断提升自身形象、转变待人接物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令行禁止,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影响身边的人。这一则材料可以当成是对前一材料的具体阐述,强调德行的重要性。“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想说的正是德与才的关系,“才”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很多为恶天下者往往是极其聪慧之人;换句话说一个内心险恶,却胸中无才之人,任凭折腾,也不能掀起多大的浪来。而“德”则是心性问题,他决定了一个人如何使用自己胸中的“才”,所以有“德”未必有才,都是“德”却是我们选择人才的关键,很多时候有德无才之人还可勉强完成任务(哪怕完成的不是非常圆满),但是无德有才之人则祸害无穷。强调品德的重要性。所以,综合这三则材料,作文的立意中应包含这几个要素:品德、才能、德行、奋进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专注成就梦想
  • 下一篇:保护古籍要走心不要看脸
  • 【推荐文章】

  • 专注成就梦想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 一个人...

  • 做一个富有亲情的人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据网友爆料,201...

  • 戮力同心,共筑梦想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

  • 重视学生书写 培养良好习惯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在使用...

  • 谁买走了我们的快乐?

    【问题】 2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这样一则《孩子在为谁而玩》的寓言故事。...

  • 世界在于“我”

    【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

  • 【最新文章】

  • 保护古籍要走心不要看脸
  • 心正人亦正
  • 专注成就梦想
  • 小儿有心,蜘蛛何罪?
  • 纯净心灵与成功人生
  • 父母创造我们,我们改变世界
  • 写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网络时代
  • 做一个富有亲情的人
  • 国有民方强,民有国才立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戮力同心,共筑梦想
  • 珍爱生命,远离佛系
  • 斜杆青年,与众不同的精彩
  • 重视学生书写 培养良好习惯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