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作者:张涛  文章ID:91520  浏览:

【原文】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张涛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说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具有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到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人类保护了生态,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体作用。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我国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天人合一”传统生态世界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问题】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B.“天人合一”观点的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与自然视为有机整体。
    C.“天人合一”的观点被比肩而立、相伴而行儒、释、道三家青睐,因而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D.“天人合一”观点在儒、释、道三教中都有阐述,尤其《周易》中的相关表述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是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要数《周易》,《周易》不仅被儒家和道家奉为首位,而且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
    B.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的核心虽然是针对人际交往的,但也是针对大自然的,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
    C.道教也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属同一元气,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D.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体现了一种生态世界观,它与“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道、佛三家一致认同“天人合一”这种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
    B.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虽然各自有其特点和优势,但都对“天人合一”理念很感兴趣。
    C.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各有其代表人物。儒家有孔子和孟子,道家有老子和庄子,佛教则有众多高僧大德。
    D.儒、道、佛三家对“天人合一”的表述虽有较大差异,但这三家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借鉴,却始终是这种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认真同原文比照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陷阱”。C项设置的“陷阱”是“强拉因果”。原文“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是并列关系,没有因果关系。
    2.【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各选项表述确定文本中的答题区间,然后再将选项表述同文本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识别命题者设置的“陷阱”。此项错误是无中生有。B项的答题区间主要在文本第三自然段,原文是“儒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文中并没有“其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天人合一’”的说法。
    3.【答案】D
    【解析】最后一段,颠倒主次,误解原文意思。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
  • 下一篇:草医
  • 【推荐文章】

  • 泛淮

    【原文】 泛淮① 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

  • 大风登城书雨

    【原文】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

  • 山亭夏日 夏意

    【原文】 山亭夏日 高骈①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

  • 幽居

    【原文】 幽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

  • 少年游

    【原文】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 赠花卿

    【原文】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

  • 【最新文章】

  • 草医
  •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 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
  •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
  • 选古文小品序
  • 吴德基传
  • 泛淮
  • 猪八戒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搬弄是非,
  • 下面是一副打散的对联:请根据已排定的部分,
  • 18.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班里将举行一次主题班
  •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文
  • 外婆的世界
  • 庄氏有二子。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其仲
  • 谁能看见鹭鸶的腿
  • 古琴,又名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