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发掘
发布时间:2012年7月31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420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4420 浏览:
1929年,龙骨山的发掘工作由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才两年的裴文中主持。这位年轻人虽然不是古人类学的专家,但他已在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的知识,知道越是古老的化石,越是在地层下面。
发掘工作是分春、秋两季进行的。在春季的发掘中,发现了一个破残的猿人头盖骨。秋季的发掘工作开始后,一直没有挖出完整的头盖骨。眼看秋天快过去了,可挖的面积越来越小,裴文中非常着急。
11月底,降下了小雪,天气非常寒冷,已到了停工的日子。工人们在挖掘中,忽然发现下面有一个小洞,洞口只能容一人出入,并且一部分被沙土填满。清除沙土后,裴文中决定亲自和一名工人下去。因为不知深浅,便用一根粗绳系在腰里,上边许多人拉着绳子,一点点放下去。
这个小洞深约4米。在小洞附近,有一个发黑的圆东西。但裴文中被拉出洞时,没注意到这东西。
第二天,开始对这个小洞进行挖掘。洞的直径不大,只容得下两个人工作。里面漆黑一团,又没有悬挂汽灯的地方,只好每人一手拿蜡烛,一手拿工具挖掘。挖掘出来的化石和松土,由站在洞沿的工人一筐一筐地拽上去。
12月4日下午,由技工刘义山等两人当班挖掘。刘义山技术熟练,能识别很多兽类化石。4点钟左右,他发现了那个发黑的圆东西,觉得既不像是鹿也不像是虎的头盖骨,便立即喊叫裴文中下来看看。
裴文中马上下洞,仔细辨认了一会那东西,突然兴奋地叫道:“是人的头盖骨!”说罢,拿起工具亲自挖掘起来。
那头盖骨一半埋在松土里,一半埋在硬土里。松土很快就清除了,头盖骨的模样也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这时,洞沿上已拥满了人,谁都为能在龙骨山发现珍一品而感到高兴。在人们的嘈杂声中,裴文中费尽力气清除硬土。天色已经开始昏暗下来,他怕细心地清除到晚上也挖不出来,便决定用撬棍把它撬出来。
在撬棍的作用下,头盖骨终于与硬土分离。为了尽快地把这个完整的头盖骨送到北平(现在的北京)去研究,裴文中立即对它进行了处理。他怕头盖骨没有干,在路途受到损坏,便先用炭火烤了两夜,接着,在骨的表面用水糊上多层绵纸,外面再糊上石膏,然后运到北平,交给当时专门研究北京人化石的人类学家。
经过许多专家、教授们的研究、论证,1929年由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掘出的这个远古人类的头盖骨就是生活距今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这些发现使我们对远古先人的面貌有了许多认识。
发掘工作是分春、秋两季进行的。在春季的发掘中,发现了一个破残的猿人头盖骨。秋季的发掘工作开始后,一直没有挖出完整的头盖骨。眼看秋天快过去了,可挖的面积越来越小,裴文中非常着急。
11月底,降下了小雪,天气非常寒冷,已到了停工的日子。工人们在挖掘中,忽然发现下面有一个小洞,洞口只能容一人出入,并且一部分被沙土填满。清除沙土后,裴文中决定亲自和一名工人下去。因为不知深浅,便用一根粗绳系在腰里,上边许多人拉着绳子,一点点放下去。
这个小洞深约4米。在小洞附近,有一个发黑的圆东西。但裴文中被拉出洞时,没注意到这东西。
第二天,开始对这个小洞进行挖掘。洞的直径不大,只容得下两个人工作。里面漆黑一团,又没有悬挂汽灯的地方,只好每人一手拿蜡烛,一手拿工具挖掘。挖掘出来的化石和松土,由站在洞沿的工人一筐一筐地拽上去。
12月4日下午,由技工刘义山等两人当班挖掘。刘义山技术熟练,能识别很多兽类化石。4点钟左右,他发现了那个发黑的圆东西,觉得既不像是鹿也不像是虎的头盖骨,便立即喊叫裴文中下来看看。
裴文中马上下洞,仔细辨认了一会那东西,突然兴奋地叫道:“是人的头盖骨!”说罢,拿起工具亲自挖掘起来。
那头盖骨一半埋在松土里,一半埋在硬土里。松土很快就清除了,头盖骨的模样也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这时,洞沿上已拥满了人,谁都为能在龙骨山发现珍一品而感到高兴。在人们的嘈杂声中,裴文中费尽力气清除硬土。天色已经开始昏暗下来,他怕细心地清除到晚上也挖不出来,便决定用撬棍把它撬出来。
在撬棍的作用下,头盖骨终于与硬土分离。为了尽快地把这个完整的头盖骨送到北平(现在的北京)去研究,裴文中立即对它进行了处理。他怕头盖骨没有干,在路途受到损坏,便先用炭火烤了两夜,接着,在骨的表面用水糊上多层绵纸,外面再糊上石膏,然后运到北平,交给当时专门研究北京人化石的人类学家。
经过许多专家、教授们的研究、论证,1929年由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掘出的这个远古人类的头盖骨就是生活距今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这些发现使我们对远古先人的面貌有了许多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