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梁王书
发布时间:2012年9月12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18日
作者:邹阳 文章ID:5677 浏览:
作者:邹阳 文章ID:5677 浏览:
【原文】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籍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壁。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妬;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穆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彊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雠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疆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壁,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困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隋珠和璧,柢足结怨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汙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汙行,以事谗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译文】
我听说“忠心的人无不得到好的报答,诚信的人不会遭到怀疑”,我平常认为这说法是对的,现在才明白这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从前荆轲爱慕燕太子丹的义气,准备替他去刺杀秦王的时候,天上白虹贯穿太阳,而太子丹还害怕他不想去;卫先生为秦王谋画乘长平之捷一举灭赵,天上太白金星掩蔽了昴星,秦昭王却还要怀疑他。荆轲、卫先生的精诚之心感动天地,使得天上出现了异常现象,可是燕太子丹和秦昭王却不理解,这难道不使人伤心吗!现在我竭尽忠诚,把我的主张全说出来,希望你能了解,可你身边的人不明白我的用心,结果让我去接受官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这就是即令荆轲、卫先生复活,而燕太子丹、秦昭王还是会不理解他们的事情啊。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一下。从前玉人卞和献宝,楚王砍掉他的脚;李斯竭尽忠心,胡亥却把他处以极刑。因此箕子假装发疯,接舆隐居不仕,都是害怕遇到这种祸患。希望大王考虑一下玉人卞和与李斯的本意,去掉楚王、胡亥那样的偏听偏信,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讥笑。我听说比干被纣王剜出了心肝,伍子胥的尸体被吴王装进皮口袋抛进了江中,我起初不相信,现在才明白真有这种事。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对我稍加怜惜吧。
俗话说:“有的人从初相识到头发白了还象刚认识一样;有的人在路上碰见,停车交谈,就象老朋友一般。”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彼此了解和不了解的缘故。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把自己的头交给荆轲,让他去完成替燕太子丹刺杀秦王的任务;王奢离开齐国到魏国,登城自刎,为的是使齐国退兵,保全魏国。王奢、樊於期对于齐王、秦王来说,并不是新交,对于燕太子丹和魏王来说,也不是老朋友,他们离开齐、秦二国,为燕太子丹和魏王而死的原因,在于这种行动合乎他们的志向,和他们无限向往义气的本性。因此苏秦对天下的人不讲信用,而对燕国却象尾生那样讲究信用;白圭在战争中丢掉了中山国六座城池,却为魏文侯攻取了中山国。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君臣之间确实相互了解啊。苏秦在燕国作相,有人在燕五面前说他的坏话,燕王按着剑发脾气,还把駃騠的肉赏给他吃;白圭在中山国地位显贵,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说他的坏话,文侯却赏给白圭夜光璧。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两位君主和两位臣子,披肝沥胆,相互信任,哪里会因为一些没有根据的言论而改变看法呢?所以女子无论美丑,一进皇宫就受人嫉妒;做官的人无论是贤还是不贤,一提拔到朝廷也受到别人的非议。从前司马喜在宋目受刑,被削掉了膝盖骨,最后在中山国做了丞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断了牙齿,最后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相信势在必然的计谋,抛弃朋党间的私情,坚持孤介独立的处世原则,所以他们不可避免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于雍州河中,徐衍背着石头自沉入海,他们不被世人所容,坚持正义,并不随随便便在朝廷结党,用来改变君主的想法。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要饭,秦穆公把国政委托给他;宁戚在车下喂牛,而齐桓公却委任他处理国事。这两个人哪里是索来就在朝廷做官,靠着身边人的赞美,然后才褐到两位君主的任用呢?他们是和君主心心相印,行为相合,象胶漆一样坚固,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难道众人的言辞能使他们生疑吗!所以听信片面的言辞就会出现坏事,单单信任一个人就会出乱子。从前鲁国君主听信季孙的说法赶走了孔子,宋国君主相信子冉的计谋囚禁了墨翟。凭着孔子、墨翟那样的辩才,却不能避免谗言和阿谀之辞的陷害,而二国因此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众人的议论可以熔化金属,各种诽谤积在一起能够毁掉骨肉之亲。因此秦国任用戎人由余,却在中国称霸;齐国任用越人子臧,而使齐威王、齐宣王强大起来。这两国的君主哪里受到过世俗的拘限、世人的牵制和那些没有根据的片面之辞的束缚呢?他们公正地听取意见,全面地观察事物,在当时以明察著称。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远在胡、越的人也可以成为亲兄弟,由余、子臧的遭遇就是这样的例子;心意不合即使是骨肉亲戚,也要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这样的例子。现在君主如果确实能象齐国、秦国君主那样明察事物,而不象宋国、鲁国君主那样偏听偏信,那么五位霸主也不够格和他相比,而要成为三王那样的君主却很容易了。
因此周武王觉悟了,抛弃了子之那样的“忠心”,而不喜欢田常那样的“贤人”,封赏比干的后人,为被纣王剖腹的孕妇修墓,所以他的功业覆盖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想做好事的愿望没有止境。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却能在诸侯国中称霸;齐桓公任用他往日的仇人,却匡正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确实具备仁慈诚恳的心意,这种心情不能用空话来代替。至于那秦王采用商鞅的办法,向东削弱韩、魏的力量,很快成了天下的强国,可是最后却对商鞅施以车裂的酷刑;越王采用文种大夫的谋略,擒捉强大的吴王而在中国称霸,竟杀掉了文种。因此孙叔敖三次免掉相位而不后悔,於陵子仲辞去三公的高位,替人去浇灌菜园。现在君主确实能除去骄傲的心情,怀有可以使人报答的心意,披露心腹,情真意实,披肝沥胆,厚施恩惠,始终和人同甘共苦,对人毫不吝啬,那么桀的狗也可以让它去吠尧,柳下跖的门客可以让他去刺杀许由。何况还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能力呢?这样,那么荆轲刺秦王,听凭秦王诛杀他的七族,要离为了谋杀庆忌而情愿烧死妻子儿女,哪还值得向大王一提呢?
我听说把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众人没有谁不按着剑斜眼相看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宝贝无缘无故地抛到了人们面前。弯屈的树根,盘绕曲折,而被君主器重,是因为他身边的人先把它雕刻装饰好了。所以无缘无故地抛到人的面前,即使抛出的是隋侯珠、和氏璧,只能结下怨仇,却不会得到别的感激。所以有人先介绍、赞扬一番,那么即使是枯木朽株,也会建立功业而不被人忘记。现在天下那些出身庶民、处于穷困境遇中的士人,他们家境贫寒、地位卑贱,即使具备尧舜的治国策略,有伊尹、管仲那样的辩才,怀抱龙逢、比干那样的心意,想要尽忠于当世的君主,可是没有象树根那样经过雕刻装饰,即使用尽精力,想在当代君主面前表白忠心,要辅佐君主治理天下,那君主一定会用按着剑斜眼相看的老办法对待他们。这样就使那些出身庶民的士人,不能发挥出枯木朽株那样的作用了。
因此圣王统治天下,应象陶工摆动转轮一样独有主张,而不受到卑下言辞的牵制,不因为众人的议论而改变主意。秦始皇相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信任荆轲,可是匕首却暗中投过来了;周文王在泾、渭一带狩猎,和吕尚一同坐车回来,却在天下称王。秦王相信身边人的话使得国家灭亡,周文王任用偶然相识的人而称王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周文王能超出那些固执意见的拘限,抛弃不受约束的议论,独自采用光明正大的主张。现在君主沉溺在奉承话中,受到帷墙内近臣妻妾的制约,使那些不受羁绊的人才和牛马同槽共食,这正是鲍焦对时政感到愤怒而不留恋人世的富贵的原因。
我听说穿戴得整整齐齐进入朝廷的人,不会用他的私心去玷污道义;修身立名的人,不会因为贪利而去伤害他的品行。所以听说里弄名叫“胜母”,曾子就不进去;听说城名“朝歌”,墨子便掉转行车的方向。现在想使天下气度宽宏的人士,受到威重权力的笼络,受到高贵势力地位的胁迫,转过脸来,改变节操、玷污品行,来侍奉进谗献谀的人,求得亲近君主的机会,那士人只有隐伏在岩洞水泽而死,哪里会有人到宫廷来尽忠守信呢?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籍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壁。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妬;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穆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彊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雠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疆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壁,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困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隋珠和璧,柢足结怨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汙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汙行,以事谗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译文】
我听说“忠心的人无不得到好的报答,诚信的人不会遭到怀疑”,我平常认为这说法是对的,现在才明白这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从前荆轲爱慕燕太子丹的义气,准备替他去刺杀秦王的时候,天上白虹贯穿太阳,而太子丹还害怕他不想去;卫先生为秦王谋画乘长平之捷一举灭赵,天上太白金星掩蔽了昴星,秦昭王却还要怀疑他。荆轲、卫先生的精诚之心感动天地,使得天上出现了异常现象,可是燕太子丹和秦昭王却不理解,这难道不使人伤心吗!现在我竭尽忠诚,把我的主张全说出来,希望你能了解,可你身边的人不明白我的用心,结果让我去接受官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这就是即令荆轲、卫先生复活,而燕太子丹、秦昭王还是会不理解他们的事情啊。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一下。从前玉人卞和献宝,楚王砍掉他的脚;李斯竭尽忠心,胡亥却把他处以极刑。因此箕子假装发疯,接舆隐居不仕,都是害怕遇到这种祸患。希望大王考虑一下玉人卞和与李斯的本意,去掉楚王、胡亥那样的偏听偏信,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讥笑。我听说比干被纣王剜出了心肝,伍子胥的尸体被吴王装进皮口袋抛进了江中,我起初不相信,现在才明白真有这种事。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对我稍加怜惜吧。
俗话说:“有的人从初相识到头发白了还象刚认识一样;有的人在路上碰见,停车交谈,就象老朋友一般。”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彼此了解和不了解的缘故。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把自己的头交给荆轲,让他去完成替燕太子丹刺杀秦王的任务;王奢离开齐国到魏国,登城自刎,为的是使齐国退兵,保全魏国。王奢、樊於期对于齐王、秦王来说,并不是新交,对于燕太子丹和魏王来说,也不是老朋友,他们离开齐、秦二国,为燕太子丹和魏王而死的原因,在于这种行动合乎他们的志向,和他们无限向往义气的本性。因此苏秦对天下的人不讲信用,而对燕国却象尾生那样讲究信用;白圭在战争中丢掉了中山国六座城池,却为魏文侯攻取了中山国。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君臣之间确实相互了解啊。苏秦在燕国作相,有人在燕五面前说他的坏话,燕王按着剑发脾气,还把駃騠的肉赏给他吃;白圭在中山国地位显贵,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说他的坏话,文侯却赏给白圭夜光璧。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两位君主和两位臣子,披肝沥胆,相互信任,哪里会因为一些没有根据的言论而改变看法呢?所以女子无论美丑,一进皇宫就受人嫉妒;做官的人无论是贤还是不贤,一提拔到朝廷也受到别人的非议。从前司马喜在宋目受刑,被削掉了膝盖骨,最后在中山国做了丞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断了牙齿,最后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相信势在必然的计谋,抛弃朋党间的私情,坚持孤介独立的处世原则,所以他们不可避免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于雍州河中,徐衍背着石头自沉入海,他们不被世人所容,坚持正义,并不随随便便在朝廷结党,用来改变君主的想法。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要饭,秦穆公把国政委托给他;宁戚在车下喂牛,而齐桓公却委任他处理国事。这两个人哪里是索来就在朝廷做官,靠着身边人的赞美,然后才褐到两位君主的任用呢?他们是和君主心心相印,行为相合,象胶漆一样坚固,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难道众人的言辞能使他们生疑吗!所以听信片面的言辞就会出现坏事,单单信任一个人就会出乱子。从前鲁国君主听信季孙的说法赶走了孔子,宋国君主相信子冉的计谋囚禁了墨翟。凭着孔子、墨翟那样的辩才,却不能避免谗言和阿谀之辞的陷害,而二国因此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众人的议论可以熔化金属,各种诽谤积在一起能够毁掉骨肉之亲。因此秦国任用戎人由余,却在中国称霸;齐国任用越人子臧,而使齐威王、齐宣王强大起来。这两国的君主哪里受到过世俗的拘限、世人的牵制和那些没有根据的片面之辞的束缚呢?他们公正地听取意见,全面地观察事物,在当时以明察著称。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远在胡、越的人也可以成为亲兄弟,由余、子臧的遭遇就是这样的例子;心意不合即使是骨肉亲戚,也要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这样的例子。现在君主如果确实能象齐国、秦国君主那样明察事物,而不象宋国、鲁国君主那样偏听偏信,那么五位霸主也不够格和他相比,而要成为三王那样的君主却很容易了。
因此周武王觉悟了,抛弃了子之那样的“忠心”,而不喜欢田常那样的“贤人”,封赏比干的后人,为被纣王剖腹的孕妇修墓,所以他的功业覆盖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想做好事的愿望没有止境。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却能在诸侯国中称霸;齐桓公任用他往日的仇人,却匡正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确实具备仁慈诚恳的心意,这种心情不能用空话来代替。至于那秦王采用商鞅的办法,向东削弱韩、魏的力量,很快成了天下的强国,可是最后却对商鞅施以车裂的酷刑;越王采用文种大夫的谋略,擒捉强大的吴王而在中国称霸,竟杀掉了文种。因此孙叔敖三次免掉相位而不后悔,於陵子仲辞去三公的高位,替人去浇灌菜园。现在君主确实能除去骄傲的心情,怀有可以使人报答的心意,披露心腹,情真意实,披肝沥胆,厚施恩惠,始终和人同甘共苦,对人毫不吝啬,那么桀的狗也可以让它去吠尧,柳下跖的门客可以让他去刺杀许由。何况还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能力呢?这样,那么荆轲刺秦王,听凭秦王诛杀他的七族,要离为了谋杀庆忌而情愿烧死妻子儿女,哪还值得向大王一提呢?
我听说把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众人没有谁不按着剑斜眼相看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宝贝无缘无故地抛到了人们面前。弯屈的树根,盘绕曲折,而被君主器重,是因为他身边的人先把它雕刻装饰好了。所以无缘无故地抛到人的面前,即使抛出的是隋侯珠、和氏璧,只能结下怨仇,却不会得到别的感激。所以有人先介绍、赞扬一番,那么即使是枯木朽株,也会建立功业而不被人忘记。现在天下那些出身庶民、处于穷困境遇中的士人,他们家境贫寒、地位卑贱,即使具备尧舜的治国策略,有伊尹、管仲那样的辩才,怀抱龙逢、比干那样的心意,想要尽忠于当世的君主,可是没有象树根那样经过雕刻装饰,即使用尽精力,想在当代君主面前表白忠心,要辅佐君主治理天下,那君主一定会用按着剑斜眼相看的老办法对待他们。这样就使那些出身庶民的士人,不能发挥出枯木朽株那样的作用了。
因此圣王统治天下,应象陶工摆动转轮一样独有主张,而不受到卑下言辞的牵制,不因为众人的议论而改变主意。秦始皇相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话,信任荆轲,可是匕首却暗中投过来了;周文王在泾、渭一带狩猎,和吕尚一同坐车回来,却在天下称王。秦王相信身边人的话使得国家灭亡,周文王任用偶然相识的人而称王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周文王能超出那些固执意见的拘限,抛弃不受约束的议论,独自采用光明正大的主张。现在君主沉溺在奉承话中,受到帷墙内近臣妻妾的制约,使那些不受羁绊的人才和牛马同槽共食,这正是鲍焦对时政感到愤怒而不留恋人世的富贵的原因。
我听说穿戴得整整齐齐进入朝廷的人,不会用他的私心去玷污道义;修身立名的人,不会因为贪利而去伤害他的品行。所以听说里弄名叫“胜母”,曾子就不进去;听说城名“朝歌”,墨子便掉转行车的方向。现在想使天下气度宽宏的人士,受到威重权力的笼络,受到高贵势力地位的胁迫,转过脸来,改变节操、玷污品行,来侍奉进谗献谀的人,求得亲近君主的机会,那士人只有隐伏在岩洞水泽而死,哪里会有人到宫廷来尽忠守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