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天之华盖——大气中的"华"现象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3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7311  浏览:

【原文】
    天之华盖——大气中的"华"现象
    ⑴紧挨着太阳或月亮周围,有时会有一圈七彩的光环,这便是"日华"或者"月华"。
    ⑵比如风雨过后晴空静朗,一轮明月正自薄云背后悄然初升,透过薄云,月光昏黄而柔媚,皓月四周,笼罩着一层七彩光环,犹如虹霓一般绚烂迷幻。北宋大才子柳永就描写过如此美景:"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柳永在月华中寄托他的浪漫情怀,不过他不善于解月华的奥义。
    ⑶倘若询问柳永同时代的晚辈、北宋另一知名人物沈括,那么对于柳词的诠释,或许能够更加妥帖:秋雨之后,临近十五,薄薄的云层,恰是月华的绝妙时机。古人同样会将月亮,月色称之为"月华",因为"华"具光彩之意,又与"华盖"相通,把月亮描绘得光彩照人、富丽堂皇,实在是文人墨客的写作手法所致。然而柳永所写的"月华",大约才是真正的月华--当空皓月包裹着的红蓝彩衣。
    ⑷"华"的成因在于阳光或月光透过薄云,因云中液滴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后形成的。白居易曾言:"碧空溶溶月华静",溶溶之态,正是薄云浮现的场景。往事越千年,席慕容同样描绘了七彩的月光:"忘不了的,是你眼中的泪;映影着云间的月华。"与古人暗合。当今诗人吟诵,也不忘在月华的周边,加上一层薄云的陪衬,从而令诗句更加被严谨的科学家首肯。
    ⑸大气中类似日月华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宝光",这是一种在山头看到的现象--在自己的远处影子的周围出现七色的华彩,仿佛佛光一般。这种现象和"华"的成因类似,但发生在与华180度相反的方向,因此也成为"对华"。对华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天气要晴朗,如果穿行在云雾中就看不到;第二是要在附近山头有云雾,这些云雾如同荧屏把华彩映在上面;第三是需要自己的影子,因为对华是围绕影子出现的,每个人只以能看到自己影子产生的对华。
    ⑹即使我们不去登山也有机会看到另一种类似"华"的现象:露面宝光。在结满露水的草地上,你会发现你的影子周围环绕着一圈白绿色的光带,这是因为草地上的露珠挂在草叶边缘,可粒粒数清,当太阳光照射在露上,会反射回光辉,如同"宝光"中云雾的作用。和宝光不同的是,露面宝光没有七采颜色,只有白绿色的光辉。
    (选自《博物》杂志2009年第3期)

【问题】
    1.根据文章内容,给"月华"下一个定义。
    答: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章4、5段的主要内容。
    答:
    3.本文多处引用诗句,你认为是否影响了这篇说明文的科学性?试举一例。
    答:

【参考答案】
    1."月华"就是月光透过薄云,因云中液滴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后形成的七彩光环。(评分要点:答案须符合"定义"的格式。必须具备"薄云、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七彩光环"这三个要点)
    2.4、5段分别是介绍华的成因及其形成的条件。
    3.不影响其科学性。如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就证明了"华"的形成必须有薄云的陪衬,使得说明准确形象,语言活泼生动。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交往的质量
  • 下一篇:A坐了很久,他心中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
  • 【推荐文章】

  • 无题

    【原文】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

  • 月是故乡明

    【原文】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

  • 山居秋暝

    【原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

  • 送友人

    【原文】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

  • 【最新文章】

  • 《我的叔叔于勒》(节选)
  • 无题
  •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选段
  • ①从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春望》、王勃
  •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 (6)月下独酌,是一件苦闷的事情,但李白却
  •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 绿色住宅
  • 不奢望上天的给予
  • 钱塘湖春行
  •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6.根据你的理解,仿写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
  • (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人物的描写
  • (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回答。(3分)①孙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