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
作者:未知 文章ID:12833 浏览:
【原文】
甲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
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塘,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①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②,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③之妙,双振当时。
(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
注释:①挺节:坚守节操。②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③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
【问题】
17.解释下列词语。(4分)
(1)俄顷:【 】
(2)何由彻:【 】
(3)亡走凤翔:【 】
(4)营:【 】
(5)人皆怜之:【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
(2)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 】
19.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2分)
答:【 】
20.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段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预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忧时伤生,情不忘君。”
C.乙文对杜甫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
D.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17.(1)不多时,一会儿
(2)如何挨到天亮
(3)逃到凤翔
(4)营建,建造,造
(5)人们都很同情他(共4分。对1个得1分,得满4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使用多年的棉被像铁一样又硬又冷,小儿睡相不好将棉被里子蹬破了。(2)县令备船前去迎接,杜甫才得以回到耒阳。(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杜甫写甲诗时的处境是:遭遇战乱,颠沛流离(到处逃难),生活艰难。(2分。意对即可)
20.D(2分。不是“含蓄肯定”,是热烈赞美。“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骚雅之妙”指出了李杜诗歌风格的不同)
参考译文:
安禄山叛乱,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度日。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忧虑时局、伤感民生,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纵观李白、杜甫两人的诗,句句震撼人心,指点得失,忠孝之心,传诵千古,诗歌文采精妙,双双名震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