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九方皋相马
作者:未知 文章ID:16108 浏览:
【原文】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
【问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策之不以其道。
(3)子之年长矣。
(4)伯乐对曰。
(5)三日而反。
(6)穆公不说。
(7)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8)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2)穆公见之。
(3)已得之矣。
(4)召伯乐而谓之曰。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5.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选文文意,给下面两个句子各对一个下联。(2分)
(1)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 】
(2)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 】
6.【甲】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2分)
7.龚自珍提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甲】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2分)
8.【乙】文中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1)即使;
(2)驱使,驱赶;
(3)年龄,年纪;
(4)回答;
(5)“反”通“返”,返回,回来;
(6)“说”通“悦”,高兴;
(7)还,尚且;
(8)果真。
2.(1)的;
(2)九方皋;
(3)千里马;
(4)伯乐。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1)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的待遇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有一个同我一起扛东西打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对于马的认识不在我之下,大王可以召见他。
5.示例:(1)人间难得九方皋
(2)贤才无辜逢昏君
6.赤兔马,主人是关羽;
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7.不矛盾。《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8.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不求唯一,只要扣住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九方皋相马善于全面地观察马,抓住好马的实质——日行千里。这篇故事启发我们:看问题时要有所舍弃,才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示例2:九方皋相马时,看重的是实质——日行千里,而全不顾其表象。这篇故事启发我们:金无足赤,马无完马,任何事物都不可求全责备。相马如此,选择人才任用人才何偿不是如此?善于选人用人的人,总是求其大节,而不苛责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