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
作者:丰子恺 文章ID:17184 浏览:
【原文】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枝头梳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脱落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枝头渐渐地空虚了,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它,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了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它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问题】
15、文章写了梧桐树在三个阶段显出的“种种的容貌”,请分别概括出“新桐初乳”时、“绿树成荫”时、“梧桐叶落”时梧桐的容貌特点。
16、“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两个材料来表现这种“无常的象征”?
17、对梧桐的观察和感悟,“我”和“主人”是不同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一种什么观点?请简要回答。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这一比喻,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梧桐叶初乳时那渐换青黄的特点。
B.作品化用“芭蕉分绿上窗纱”的古诗,表现了梧桐绿叶成荫的光景,表达了作者对绿意太多的丝丝遗憾。
C.作品用花的凋谢和梧桐的落叶作对比,强调了世间的悲哀没有哪一样能够与梧桐树的落叶相比。
D.“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世间事物由盛转衰、变幻无常的无限感慨之情。
【参考答案】
15、①明亮坦白
②高厚浓重
③凄惨悲凉
16、①梧桐绿叶成荫的繁茂景象
②梧桐树叶脱落的悲惨景象
17、①自然和艺术是不能占有的;②观察的距离不能太近。
18、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