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7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2日
作者:王丽  文章ID:18500  浏览:

【原文】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了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理的人应当更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选自2013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问题】
    5.下列各项中,不是直接阐述“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的一项是(    )
    A.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中国古代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
    B.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C.这些经典化为文化基因融人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D.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6.下列对有关内容和论据、论证方法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语言与图像相比,,语言的抽象性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B.文言与白话相比,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
    c.作者例举于右任《望大陆》一诗,意在证明台湾的炎黄子孙希望早日回归大陆的爱国情怀。
    D.文中运用比喻,论述了中国古代经典源远流长,一直为炎黄子孙提供文化养料。7.下列对作者观点态度及论证过程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第一二句谈“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第三四句由第一二句引出并隐含“要学文言懂文言”,否则就没有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由此可知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人要学文言懂文言。
    B.第②段承第①段第一二句进一步阐明“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第③段承第①段第三四句论述的是:即使文言难懂难学,也要学文言懂文言。因为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典雅的语言来表达,而文言文,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C.第④段继续论述要“学文言懂文言”,即使生活在图像时代也要学文言懂文言。因为语言比图像具有想象空间,而语言中的文言比白话更具有再创造的空间,具有白话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
    D.第⑤段高度赞扬《望大陆》所抒发的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思乡之情。第⑥段作者认为:曾经有人说的“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造成了“文言传统的断裂”,而“文言传统的断裂”造成了“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最后强调“学文言懂文言”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5.B.论述的是中国人要学文言懂文言的必要性。
    6.C.例举于右任《望大陆》一诗,意在说明文言具有白话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唯有用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思乡之情。
    7.D.第⑤段不是赞扬这首诗抒发的思乡之情,而是说这首诗因为是用文言写的,才显得如此回肠荡气,主要是承前阐述“文言具有白话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强调文言的魅力。从第⑥段的“反思”来看,曾经有人说的“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是造成“文言传统断裂”的因素之一,不是全部因素。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面条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醉翁亭记
  • 【推荐文章】

  • 水仙子·咏江南

    【原文】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①,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②丛一段秋...

  • 野老歌

    【原文】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

  • 湖上

    【原文】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

  • (1)简述真假“黑旋风”的故事。

    【问题】 (1)简述真假黑旋风的故事。 【参考答案】 示例:李逵上梁山后,因想念母亲...

  • 朋友

    【原文】 朋友 巴金 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七八天以...

  • 坦然看生活

    【原文】 坦然看生活 ①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②...

  • 【最新文章】

  • 春卷
  • 古代许多诗人虽身处困境,仍心系国家人民。如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
  •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
  •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 内陆建核电站有必要吗?
  • 7.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3
  • 满城飘香米粉店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
  • 听出心灵的杂音
  • 8.春花秋月,绿柳鸣禽,沧海大漠,名山大川…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长堤-水乡陆途
  • 小说的气味
  • “神魔皆有人情,神魅亦通世故。”(鲁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