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
作者:未知 文章ID:23672 浏览:
【原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①天下【缟素】( )
②曹沫三战所【亡】地( )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休祲降【于】天 ②贤【于】材人远矣
C、①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②王【之】蔽甚矣
D、①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翻译:【 】
10.根据要求填空。(2分)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描写和动作描写。从而表现了唐雎和曹沫【 】的精神。
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 】
②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答:【 】
【参考答案】
⒎①穿丧服
②丢失的
8.C
9.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意思正确,内容表述完整,语句通顺即可)
10.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不畏强暴的英雄主义。
11.①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们鲁国政局动荡以后势必也会造成齐国的混乱,从而唇亡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