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作者:未知 文章ID:26685 浏览:
【原文】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问题】
13.下列诗句提供的信息,不含有“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4.对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以时间顺序介绍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幅四季风景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以调换位置,因为这里没有必要讲究先后顺序。
C.第②段“杏花开”,“桃花开”“布谷鸟唱歌”三个例子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对于农业活动来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D.第⑤段列举北京的物候记录数据说明要注意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避免损失,也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3.(3分)D(这是作者联想的句子,没有物候知识)
14.(3分)B(顺序不可以调换,与下文“杏花开”,“桃花开”“布谷鸟唱歌”三个例子的先后顺序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