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作者:张丽钧 文章ID:26735 浏览:
【原文】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张丽钧
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①开门见山,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
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备考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我欣喜地接过作文,告诉他说:“一点都不麻烦,给你这个高才生看作文,我好荣幸啊!”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他长得又瘦又小,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他各科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在年级一直稳居前十名;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初中学费全免。
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当我把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②优秀学生,对老师的劳动,特别怀有感恩之心。]。
做课间操的时候,我看着他特别卖力的样子,不由得有一点心疼。我跟他的班主任说:“程海这孩子干什么都不会偷懒吧?”班主任说:“何止是不会偷懒,他简直就是苛求自己。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你知道他怎么买饭吗?二两米饭,半份素菜,从来都是这样的。”我说:“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了14个小时,那是超强劳动啊!他才吃这点东西,身体非垮了不可!”班主任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
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41.50元的字样。他买了一份饭,半份菜,还剩下40元钱。我和他边聊边往餐区走。
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共同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③从本段开头到这里,运用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老师很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结构上与后文“他也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形成照应]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别让我着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程海说了声“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足够他这20多天用了。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售饭区走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形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中考来了。
中考又走了。
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地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任务完成得不赖,你可不如我。你看你,还是这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你看不出来。”
很快,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考出了628分的好成绩。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金榜题名一样高兴。
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我把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60元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结果是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0多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40元钱!
【我捏着那张饭卡,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甲〕
我看着冷清的初三售饭区,想着那个几乎天天来食堂都要“迟到”的又瘦又小的只买半份菜的男生。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十分要强的孩子?
此刻,如果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④作者从这里开始转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抒发感情]不要用自己羸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地知晓他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
在这个世界上,钱永远不是最要紧的东西,如果你以为惟有清算了钱才不至于亏欠他人,惟有捍卫了钱才不至于辜负他人,那你就错了。要知道,有人会把你欣然领受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他也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着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孩子,说真的,我今生将能挣来无数个160元钱,而从这无数之中拿出一份喂饱你一生中最不该饥馑的日子,这该是件多么让我欣慰的事啊!可惜,你没有给我机会,你也没有给自己机会。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给了我一篇作文,我将它敲进了电脑,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中的这张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乙〕(选自《读者》)
【注】张丽钧,女,河北省特级教师。
【问题】
17.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对这两件事,作者的态度有什么不同?(6分)
答:
18.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①②③④〔〕内的批注,在原文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上批注。(3分)
答:我选〔〕处,批注是:
19.重点品味下列语句,回答相应的问题。(7分)
⑴“孩子,说真的,我今生将能挣来无数个160元钱,而从这无数之中拿出一份喂饱你一生中最不该饥馑的日子,这该是件多么让我欣慰的事啊!”有人说这句话中的“喂饱”一词应改为“填饱”,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
⑵“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中的这张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对“败笔”释义如下:【败笔】bàibǐ(名)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名)表示所要注释的词是【 】
②请结合词典释义,对本文中的“败笔”作一个准确的解释。
答:本文中“败笔”的意思是【 】
20.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使用这篇文章做命题材料时,感觉文章太长,便删去了开头和结尾处有关老师批改、打印学生备考作文的内容。从选材的角度看,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21.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为“程海,其实你不必这样”,为什么不好?(4分)
答:
【参考答案】
17.(6分)答:本文记叙了两件事:张老师帮学生批改、打印习作;张老师与学生交换饭卡使用,可学生只用完属于自己的钱。对前一事老师感到高兴,对后一事老师觉得十分遗憾。
评分标准:每一事件,概述正确2分,答对态度“高兴”(或“美丽的故事”,意思相近)给1分,答对“遗憾”(或“败笔”,意思相近)给1分。
18.(3分)答:我选【甲】处,批注是:老师因学生的过分节俭而十分难过。
我选【乙】处,批注是:语言朴实,慈母般细致入微的亲切关怀,让人感动不已。
[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9.(7分)⑴答:不同意。因为这句话是对“孩子”说的,用“喂饱”前后呼应,更能体现师生之间犹如母子一般的关系;用“填饱”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了观点“不同意”或“同意”给1分,理由对2分;观点不要求统一,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⑵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名)表示所要注释的词是名词(1分)
②答:本文中“败笔”的意思是程海不接受老师的帮助,这样做不好。(3分)[答案有“不好”之类的否定词即可酌情给分。]
20.(4分)答:这样做不好。因为作者是从学习与生活两个角度选择材料的,删去其一选材就显得不够全面。[能从“选材全面与否”的角度回答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21.(4分)答:教师对学生直呼其名,显得不够亲切自然,也不能表达出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有“爱生如子”的意思可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