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钻孔”术
作者:未知 文章ID:27231 浏览:
细胞“钻孔”术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已经能够在细胞膜上打洞钻孔而不损伤细胞。这个技术可称为细胞“钻孔”术。在通常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出物体内的细胞的,而作为细胞外层的细胞膜,更是薄得出奇。要在这么薄的膜上打孔,那钻头应该多大呢?这确实不可思议!然而,再难的事也难不倒科学家。
②20世纪70年代,一批美国生物化学家经过千百次实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钻子”,并且在钻孔后还能把细胞完好地封闭起来。
③细胞“钻孔”术很有趣,做法大体是这样:首先将需要钻孔的细胞放在特制的溶液里,冷却至0℃以下,然后对溶液实施瞬间放电,这样,细胞就被“电子钻”钻出微孔。孔眼的大小通过调节电压来控制。一般说来,电压越大,所钻孔的直径就越大,反之则小。钻了孔后,又怎样把孔封起来?科学家们从实践中摸索到一个巧妙的方法:让钻好孔的细胞的温度回升到30℃以上,细胞膜就会膨胀,自动地把孔封闭起来。
④1980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应用细胞“钻孔”术,首次制成第一批“药物导弹”。他先从人体抽出红细胞放于溶液中,【冷却至0℃以下,在1/1000秒时间内用一千伏电压钻孔后,把它放入到药液中,让药液由“孔”进入细胞内部。最后将温度上升到32℃使细胞膜封口】。这样,以细胞为载体的“导弹”就制成了。
⑤“药物导弹”可以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而不伤害其他未受感染的组织和正常细胞。例如,有一种毒性很大但能治疗肝癌的药物,它很不稳定,理入人体后会伤害其他正常组织,并分散而失效。把它做成以红细胞为载体的“药物导弹”,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它就随血液流动,直到红细胞老死后,被送到肝内分解,此时“药物导弹”便发挥作用,【一举扑灭肝癌细胞,达到治愈肝癌的目的】。
⑥细胞“钻孔”术的发明,迄今不过20多年,但其在应用方面已呈现出可喜前景,“药物导弹”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上,被人们称为医学上的一项重大革命。至于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治疗遗传病、血液病等顽疾,现在刚刚开始研究,据科学家预计,21世纪初,其研究成果就可以逐步进入临床应用。
13、(2分)阅读第①②自然段,请说说在细胞膜上“钻孔”困难的原因。
答案:(1)很难在薄得出奇的细胞膜钻孔,又不损伤细胞。(1分)
(2)很难找到合适的“钻头”。(1分)
14、(3分)第四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冷却至0℃以下,在1/1000秒时间内用一千伏电压钻孔后,把它放入到药液中,让药液由“孔”进入细胞内部。最后将温度上升到32℃使细胞膜封口。
说明方法:列数字(1分)
作用:通过数字的列举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制成“药物导弹”的过程。(2分)
15、(2分)有人将第⑤自然段画线句作了改动,请你结合文意,比较两个句子,说说这样改的好处。
(1)原句:一举扑灭肝癌细胞,达到治愈肝癌的目的。
(2)改句:向肝癌细胞进攻,抑制肝病发展,取得较好的疗效。
答案:
原句中的“一举”、“治愈”等词语的说法过于绝对,容易给人造成“药物导弹”能根治肝癌的错觉;(1分)
修改的句子中“抑制”、“较好”等词语则有分寸,准确客观地揭示了“药物导弹”的临床功能。(1分)
16、(2分)综观全文,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一般来说,运用细胞“钻孔”术钻孔,电压高,所钻细胞孔眼的直径则大,电压低,所钻细胞孔眼的直径则小。
B、发明细胞“钻孔”术并制成“药物导弹”的科学家是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
C、以红细胞为载体的药物导弹“可以注入人体内受感染的组织和癌细胞,而不伤害未受感染的组织和正常细胞。
D、细胞“钻孔”术的发明,有利于解决人类的很多医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