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谜》阅读
作者:易中天 文章ID:28692 浏览:
【原文】
《无为之谜》阅读
易中天
①在庄子看来,社会动乱的原因就是瞎折腾。为什么会瞎折腾呢?因为多欲望。欲望也无非两条,一是名,二是利。庄子说,过去一些名臣被杀,就因为好名;小国被灭,就因为好利。“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河上公章句《老子·俭欲第四十六》)。多欲,就不知足;不知足,就瞎折腾。越折腾,天下就越乱,事情就越多,麻烦也就越大。
②所以,一个人,如果迫不得已君临天下,那么,最正确的态度就是“莫若无为”(《庄子·在宥》)。
③这就是所谓“消极”了。不要以为消极就不好,消极并不是贬义词。实际上,消极与积极,要看人和事。有些人要积极,有些人要消极;有些事要积极,有些事要消极。比如城市规划,我就主张消极,即不是规划干什么,而是规定不干什么。比方说,什么东西不能建,什么地方不能动,哪些水系要保留,哪些建筑要保护。红线图画出来,坚决执行,就可以保证子孙万代不受祸害。这就是“消极规划”。为什么是“消极”呢?因为好像什么都没规划。但这种“什么都没规划”的规划,才是最重要的规划。
④同样,统治者或者领导人,在和平时期,也是消极一点好。至少,决策要谨慎。最要不得的就是好大喜功大有作为:先是设计一个宏伟蓝图,然后大兴土木或者大动干戈,最后沾沾自喜。其结果,弄不好就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甚至伤筋动骨,祸国殃民。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他们多欲而有为。纠正的办法,则是提倡“无为”。比如西汉初年,一方面因为天下初定,民生凋敝,统治者不能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另方面也因为他们推崇黄老,以道家学说为国家意识形态,于是便无欲以静,与民休息。结果是什么呢?是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⑤所以,不要轻易否定“消极”二字。要知道,就连治病,也有“保守疗法”么!看来,问题并不在于积极还是消极,而在于科学还是不科学。积极是科学的,就积极;消极是科学的,就消极。比如某件事情可能有负面影响或者不良后果,就消极一点;某件事情能促进科学发展,就积极一点。
⑥总之,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选自易中天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
【问题】
22.(2分)阅读文章第①段,说说庄子因何提出了“莫若无为”的观点?
23.(2分)阅读文章第④段,说说加点词“大有作为”在这里的含义。
24.(3分)文章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内容?
25.(2分)解析文章第⑥段的结论,想想在作者看来,怎样的态度才是“实事求是”?
26.(3分)自省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想想自己在哪一方面应该“消极”一些,为什么?
【参考答案】
22.庄子看到,人们因为多欲而瞎折腾,因瞎折腾而导致社会动乱,因此而提出了“无为”的观点。
23.这里指为了自己的“功名”,脱离实际地想做大事,建大业。
24.摆事实,论证了“有些人要积极,有些人要消极;有些事要积极,有些事要消极”的观点。(或者说:第③段运用摆事实,论证了“有些事要积极,有些事要消极”的观点,第④段运用摆事实,论证了“有些人要积极,有些人要消极”的观点)
25.积极是科学的,就积极;消极是科学的,就消极。
26.在性格爱好、为人处事等方面,如果影响到他人或对自己发展不利,则应考虑“消极”一些,如:我特别喜欢电子游戏,我想我自己在这方面应该消极一些,因为沉迷其中,耽误了时间,耗费了精力,影响了学习,对我今后的发展不利,所以我要从中解脱出来,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