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作者:未知 文章ID:28831 浏览:377
【原文】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就是人是文化的主人,不像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存放。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一半在中国,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有,民间手工技艺唐三彩即其中标本之一。
②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基本釉色。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班驳陆离、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③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它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④在唐右卫大将军墓中出上了一件骆驼载乐俑。这匹骆驼昂首伫立,通体棕黄色,从头顶到颈部,由下额到腹间以及两前肢上部都有下垂长毛,柔丽漂亮。驼背上架有平台并铺有毛毯。平台上左右各坐胡乐俑二人,而且是背对背而坐,正在吹打乐器,有一俑站在中央,翩翩起舞。这三个乐俑个个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穿绿色翻领长衣,白色毡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黄色通肩大衣。这件高大的驼载乐舞俑精美绝伦,令人赞叹!
⑤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在占丝绸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骆驼有一种亲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⑥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逐。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后来又产生了“辽三彩”、“金三彩”,但在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性方面,都远不及唐三彩。
⑦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瞬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颖理灿的明珠。
【问题】
14.从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把答案填写在方格里。(3分)
第②段主要介绍“唐三彩”的【 】。第③—⑤段主要介绍“唐三彩”的【 】,第⑥段主要介绍“唐三彩”的【 】。
15.根据全文内容,回答问题。(共4分)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什么是“唐三彩”。(2分)
(2)摘录最能概括“唐二彩”主要特征的词语:【 】
16.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3分)
17.联系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材料,简要谈谈为什么“这些是‘需要跪下来欣赏的艺术’。”(2分)
河南的省级非文化遗产除本文介绍的唐三彩外,还有豫剧、少林寺等,共计148项。西方的一位学者说,这些是“需要跪下来欣赏的艺术”
【参考答案】
14.制作工艺
形体种类
工艺衰退(一空1分,共3分)
15.(1)唐三彩是种盛行于唐代的彩陶工艺品,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大意对即可,2分)
(2)斑斓釉彩鲜丽明亮优美精湛(一个1分,2个即可。)(共4分)
16.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唐三彩”形态自然、栩栩如生的艺术特点。(说明方法1分,表达效果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17.示例(1)河南的省级非文化遗产历史悠久,享誉世界。
(2)河南的省级非文化遗产既是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3)我们要责无旁贷地珍视并保护这一文明成果。(1点1分,写出2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