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喜欢苏东坡(节选)

发布时间:2016年4月2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263  浏览:

【原文】
    喜欢苏东坡(节选)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由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品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方方/文,有删改。)

【问题】
    13.作者分哪两个方面来诉说她对苏东坡的倾慕?请简要概括。(4分)
    14.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展现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的。(4分)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15.文章写的是“我”对苏东坡的喜爱,但是文章中画线的内容却是在说别人对苏东坡的喜爱,有读者认为这有些偏离文意,你如何理解?(4分)
    16.苏东坡是作者心中的那颗“星”,她对这颗“星”从认识到仰慕应该给了我们一些启迪。读完此文,说说选择好心中的那颗“星”,要经历哪些过程?(6分)

【参考答案】
    13.此题围绕“才华”和“人品”两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1】文学才华    生活态度(人生精神)
    【示例2】诗文书画    人品道德
    【示例3】才华    品性
    14.此题围绕修辞手法(夸张、排比)、特殊句式(“一……就”)或内容广度(从学问到生活)来谈,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对语言特点的认识2分,对使用效果的分析2分。
    【示例1】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巨大,在有意夸大之中体现出她内心对苏东坡的不同一般的推崇。
    【示例2】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苏东坡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范围之广,在多种领域的列举中体现出她对苏东坡的崇拜。
    【示例3】“一……就”的句式表现了速度之快,展现了苏东坡的非凡才情对世人的影响之快、之大,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示例4】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学问到生活,表现出苏东坡多方面的才华和成就令人惊叹,由此传达出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
    15.此题围绕“侧面烘托手法的效果”和“从不同层面印证苏东坡受欢迎”两点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不是偏离了题意,而是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展现苏东坡的才华之迷人,印证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分出了由帝王到百姓的两个层次,印证其才华受人推崇的范围之广。
    16.此题围绕才华、经历和人品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每个方面2分。
    【示例】我会从我欣赏那颗“星”的才华入手,进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而后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精神品格,以此引领自己的成长。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齐使者如梁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
  • 下一篇:从今年5月1日起,武汉市将在室内公共场所实施禁烟,罚款额度范
  • 【推荐文章】

  • 天末怀李白①

    【原文】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 康熙字典

    【原文】 康熙字典 梁晓声 ①午后三点多,热闹的集市渐渐散去了,卖书的少年仍蹲坐在...

  • 说茶

    【原文】 说茶 陈漱渝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 开门...

  • 二月二日出郊

    【原文】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

  • 炊烟袅袅岁月长

    【原文】 炊烟袅袅岁月长 尤金 ①坐在厨房里看母亲烹饪,一直是我的最爱。 ②第二次...

  • 使至塞上

    【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

  • 【最新文章】

  • 康熙字典
  • 央视推出的语言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倡导全
  • 《裴琰之》(节选)
  • 飞机是如何在航母上起飞的
  • 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 】,【
  • ④对不少普通老百姓来说,“中国梦”就是“安
  • ⑤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
  • 【材料一】“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
  • 抗战时期的林徽因①
  • “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 石崖上的枣树
  •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
  • ②这些高贵的四足动物天生就具有一切美德,从
  • (2)在《骆驼祥子》阅读交流会上,有同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