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并不地大物博
作者:未知 文章ID:29406 浏览:
【原文】
祖国并不地大物博
①一直以来,我们总在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可是我却要说,这种没有深入调查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自夸是不应该提倡的。
②因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虽然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美国、印尼等国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名列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为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土地资源的状况与此相类似。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却不足0.001平方公里,约为世界人均土地的1/3;我国现有耕地97.3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而人均耕地却只有约0.001平方公里,约占世界人均耕地的36%。我国林地面积125.3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20位,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公里,约占世界人均林地的18%。了解了这些事实,谁还会再自夸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呢?
③说这个话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每一个公民都有忧患意识,都来珍惜祖国仅有的一点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支持党和国家提出的走持续性发展的致富之路。
④也许有的人会说:“人活着就得使用资源。”对,只要你是地球生物界中的一员,你就摆脱不了食物链的定律,活着就必须不断吃掉其它的生命,而且在任何营养的转换中,会有大量资源被浪费。如果不倍加珍惜,现有的资源一定会消失殆尽。所以,人类必须合理开发资源,利用资源。如【 】。
⑤近年来,每当元旦春节到来之际,我们都会听到“4000张贺卡=1棵大树,谢绝贺卡”的呼吁;我们还经常听到,某地举行不用一次筷子、杯子大签名活动……这样的倡议让不少人备感欢欣鼓舞,以为民众环保意识增强了,可我却怀疑,这样的和倡议真正能有多少效果,能持续多久?应该说,提倡不寄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确实有进步的一面,但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些仅仅是为了配合形势需要的短期行为,或只是有关部门的官样文章。这样的活动往往都是声势浩大:领导讲话,媒体报道,万人签名……一段时间后回头看,一切却又依旧:每逢节日,纸质贺卡照旧飞来飞去;超市店铺,塑料装袋重新得到重用;快餐店里,一次性木筷收复失地。久而久之,这样的活动非但无益于环保事业,还会让民众有觉得被愚弄的严重后果。
⑥我们的祖国并不地大物博。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加地繁荣昌盛,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足够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请自觉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选自“中国作文网”,有较大改动)
【问题】
16.本文反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又是什么?(2分)
17.请用文中的原句说说本文的写作目的。(2分)
18.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列举一符合上下文内容要求的事实论据。(2分)
19.下面的这句话应该放在文中那两自然段的中间?为什么?(3分)
环保宣传,应该深入人心,而不是一时的大张旗鼓,做做样子!
20.读了本文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选择一个具体的说话对象,将你要说的话说给他(她)听。注意不要用真实的人名,但可用真实的称谓。请将字数控制在50-80字内。(3分)
【参考答案】
16.本文反驳的错误观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
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我们的祖国并不地大物博。
17.想让每一个公民都有忧患意识,都来珍惜祖国仅有的一点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支持党和国家提出的走持续性发展的致富之路。
18.示例:罗布泊曾经是个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但由于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的激增而造成的许多人为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仙湖终于干涸,罗布泊从此成为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19.应该放在文中⑤⑥两自然段的中间。因为放在这里,这句话就会有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20.提示:对象明确,符合情境,言之有理,语言简明,意思完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