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小石城山记
作者:柳宗元 文章ID:29407 浏览:
【原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①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⑤,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⑥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⑦。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⑧。”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川:河流。②睥睨梁欐:女墙和栋梁。睥睨,音pìnì,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欐,音Iì,栋。③堡坞:堡垒。坞,防卫用的小堡。④佳树美箭:很好的树木和竹子。⑤疏数偃仰:疏密有致和高低参差。数,音shuò,密。⑥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⑦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这句话是说,但又奇怪他(造物者)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中州,中原。夷狄,蛮夷之地。伎,同“技”,技艺、长处。傥,倘,或者。⑧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⑨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这句话是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问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有积石横当其【垠】。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2分)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是二者,余未信之。
23.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文章原句填空。(2分)
⑴《小石潭记》中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
⑵《小石城山记》中写洞穴很深的句子是:【 】
24.这两篇游记文同属《永州八记》,那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也相同呢?(2分)
25.这两篇游记文你更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1.⑴像蛇一样。⑵边沿,尽头。
22.⑴(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23.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
24.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样的,都是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泻怨愤抑郁的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了作者谪居生活中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小石城山记》则主要抒发了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意思对即可)
25.提示:不管更喜欢哪一篇,都要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