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在西安
作者:未知 文章ID:29517 浏览:
【原文】
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一辆揽客的小车,司机开价150元。没想到价钱这么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上午游览骊山,下午参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骊山脚下。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押金?
司机摆摆手说:“大哥,不用,我相信你。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你们去看兵马俑。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拨出键。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经过鸟语花香的鸟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从烽火台下来,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
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眼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骊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说:“大哥,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过了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我歉意地说走错山门了。他却连声谢我。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司机又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我以为这次他要让我先把车费付了,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我也索性不提这茬儿。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路过停车场,见到好多发往西安的公交车,其中一辆车正要离站。我忽然恶作剧地想,如果我带着儿子跳上这辆公交车回西安,那个司机可就惨了。不知道此刻儿子怎么想。
我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干。在一排排汽车里,我找到了我们包的那辆车。
在回西安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司机:“今天我有两次机会可以乘别的车走,那样的话,你今天可就白干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
他扭头看了我一眼,坚定地说:“大哥,你不是那种人!”
我笑着说:“你不能光凭感觉就相信别人。”
他指指坐在我身边的儿子,“再说,你带着孩子,这么乖的孩子,你会当着他的面欺骗别人吗?”
他说得对,虽然我偶尔也难抵一些本能的诱惑,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会尽量表现出高尚、正派的一面,我得给他做出榜样。
“其实,大哥,今天与其说是相信你,不如说是相信你的孩子。”
我奇怪地问他缘故。
他说:“早上你在和我谈价格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儿子的手上拿着一个塑料袋,是刚吃过早点吧。我看见他一直捏在手上,直到找到了一个垃圾筒投进去。就冲这点,大哥,我相信你们。”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慨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的信任,我们才更不会溜走啊。
车到西安,我付给他车钱,他接过钱,对着天空照了照。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习惯成自然了。”
在这个信任越来越稀缺的年代,一个陌生的司机如此信任我们,让我在我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尊严,同时也向我的孩子传递了一次信任的力量。
谢谢你,陌生的朋友。
(选自2008年9月26日《杂文报》)
【问题】
20.根据选文内容为选文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答:
21.请简要概括选文叙述的故事。(3分)
答:
22.“我”为什么要感谢“陌生的朋友”?(3分)
答:
23.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何表达作用?试简要分析。(3分)
我看见他【一直】捏在手上,【直到】找到了一个垃圾筒投进去。
答:
2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20.(3分)
示例:信任
21.(3分)
示例:暑假里,“我”和儿子包车游览西安,陌生的司机不要押金,送我们游完了全程才最后收费。
22.(3分)
陌生的司机如此信任我们,让“我”在“我”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尊严,同时也向“我”的孩子传递了一次信任的力量。
(意思对即可)
23.(3分)
示例:“一直”和“直到”两个词语富有表现力,表明塑料袋在“儿子”手里拿了很久,表现了“儿子”不乱扔垃圾,很有教养,具有良好的品质。
24.(3分)
人和人之间互相信任才能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境界。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