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作者:未知 文章ID:29681 浏览:
【原文】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皆睾,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⑤四不充,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 】”。
【注释】①孤:孤儿。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县姓朱的人家。③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④南都:今河南省商丘市,北宋时以此为南京,故称南都。⑤擅(zhan)粥:稠粥。⑥日昃(zè):太阳偏西。
【问题】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求:( )
(2)吾谁与归归:(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从文段(乙)中可以看出,范仲淹从小就是个“有志于天下”的人。请从文段(甲)中找出
表现他这一思想的句子,填入文段(乙)的空缺处。(2分)
20.请依据文段(乙)内容简述范仲淹产生远大志向的生活基础。(4分)
【参考答案】
17.(1)探求(寻求、寻找、探索等)
(2)归依(2分)
18.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20.两岁成为孤儿,贫困没有依靠(2分);发愤刻苦读书,有志于天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