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望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沙枣树围着的土坯屋,知道终于走出了沙
作者:未知 文章ID:30015 浏览:
【原文】
①我望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沙枣树围着的土坯屋,知道终于走出了沙漠。我斜挎着的一只两天前已空了的军用水壶,随着我紧凑的脚步,像一只鸟一样起起伏伏。我的嘴唇沁出咸咸的血珠我的舌头简直不敢再舔它了。
②穿着裙子的女主人弯腰在屋前一口井里拎出一桶水,我的舌头忍不住舔了嘴唇一圈。【我指指背后无垠的沙漠和裂得像沙枣树皮一样的嘴唇。】女主人搁下水桶。我犹如一头牯牛一般“咕嘟咕嘟”贪婪地饮着。直到我的嘴探到桶底,我这才站起来,【肚子鼓鼓地像一个盛满了水的皮囊。】我抹了一下嘴角,喘一口气,说:“水里放了糖一样甜,太好喝了。”女主人看着我,惊奇于我的水量,笑了。我旋开壶盖,满满地灌了一壶,便告别,而那口已看不见的水井却印在我的脑子里。
③傍晚,我回到农场,连队里的同事还以为我永远留在沙漠里了呢。我炫耀地举着水壶,说:“各位,我今天带来一壶圣水,甜甜的呢。”
④寝室里的青年职工都轮着尝过,纷纷地说:“拿来的甜味,应当说有点苦涩,你耍弄我们,这和我们涝坎里的水有什么两样,难喝!”我喝了剩余的两口,咂咂嘴,确实呀!难道这水出了那片地方就变了味儿了?可我当时喝的时候确实有一种甘甜的味道。
⑤有人说:“这水里碱性过重,喝了伤身体。”我不服气地说:“我灌了一肚子,也没事呀!”
⑥隔了半个月,我约了两个同伴前往那个土坯屋。女主人立即认出了我,她还向他丈夫、孩子介绍了我。她的丈夫显出得意的样子。我说:“我谢谢你们的井水。”我没透露我们的来意。我送他们两个哈密瓜——连队里第一次分瓜。
⑦我拽着麻绳拎出一桶井水。我示意同伴喝,我期待着他们的结论。可他们摇摇头,悄悄地说:“有点苦。”我说:“怎么可能?”我的嘴伸进桶里,喝了一阵,清凉,不过,略带苦涩。我四下里望了望,一切都是原状。我默默地进了土坯屋。
⑧诱人的羊肉抓饭摆在了灶台的矮脚桌上。男主人端来一盆水,我们洗了手。我脑子里仍固执地想着那井水。吃的满嘴是油。我终于问:“怎么前半个月我喝你这井里的水像搁了砂糖一般,今天却没那甜滋滋的味儿了?”
⑨男主人抹抹胡子——一部浓美的络腮胡子,笑了,说:“你在沙漠里转了几天?”我说:“一个星期,差点儿出不来。”他点点头,说:这就对头喽,沙漠里走出来的人都说我这口水井的水甜,不错。”
【问题】
19.把文章分成四个层次(写序号),并概括每层的大意。(4分)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第四层:【 】
20.第①段文字有那些优点?举例说明。(2分)
答:【 】
21.第②段中画线的两处比喻在采用喻体上宜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
22.第⑥段中为什么要写“连队里第一次分瓜”?(2分)
答:【 】
23.第⑨段中的“笑了”同第④段中的“笑了”意味不同。请根据你的体会,为第⑨段中的“笑了”加上一个修饰性的状语,来点示这个“笑了”的意味。(2分)
答:【 】的笑了。
24.读这篇小说,特别是读小说的结尾“沙漠走出来的人都说我这口井的水甜”一句,是我们能联想到一些类似的生活现象和感受。请用概括的语言写出两例。(2分)
答:【 】
【参考答案】
19.第一层:①~②段;一喝水,水甜(水像放了糖一样甜)
第二层:③~⑤段;二喝水,水苦涩(同事说“圣水”有点苦涩)
第三层:⑥~⑦段;三喝水,水仍苦涩(再次验证,水仍苦涩)
第四层:⑧~⑨段;从沙漠里走出来的人都说水甜。(划分层次2分,概括段意2分)
20.示例①:语言精当、形象。如“终于”概括写出走出沙漠的艰难;“嘴唇沁出咸咸的血珠……不敢再舔它”写出了干渴的程度。
示例②:“像一只鸟一样起起伏伏”与“空”相呼应,比喻新颖恰当。(能找出适当的词语1分,能说出其作用1分)
21.喻体都采用沙漠地带常见的事物;(1分)比喻与文章的内容协调。(1分)
22.为了突出“我”的诚挚的感激之情。
23.会心地(意味深长地憨厚地)(能表现人物当时的情态或心理即可)
24.示例:①处在饥饿状态的时吃什么的感觉香甜。②经过严冬才倍觉春天的温暖。(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