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传统文化何处寻?

发布时间:2016年6月1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788  浏览:

【原文】
    传统文化何处寻?
    ①社会上的许多现象,教科书往往说不高不可攀,比如,面临商品经济的现实,人们的观念急剧向现代文明靠拢,但同时,精神产品的商业化也日趋严重。一些学者便提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理想、节操、科学、教育、艺术等都有自己的传统。它们的最高境界都具有非商业化的物质。
    ②如果说学者们的主张是出于理性思考的话,那么,又有许多不知传统文化这一概念为何物的普通百姓,竟也搜录出20年前的皇历。寻找精神的指导,甚至向一切宣称有鬼神附身的男女跪拜,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不是说明,在重物质享受、轻品德修养的风气下,我们全民族都在寻找一个精神的家园?只是在同一座山林,有人摸着了门径,有人却误入了歧途。
    ③传统文化确实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根。这个根经过5000年的发育,历经水火雷电而不死,是世界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由于它的根系异常庞大,连接的土壤非常深厚,所以它能提供的营养也多种多样,它所结出的花朵也千奇百怪。其精华包括民主性,但许多文化乳汁虽无多少民主性,也是古人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的算不上精华,但也可以鉴古知今,供人回味。就是那些常被人斥之为糟粕的东西,在历史学家的眼里,往往也是珍贵的原料,可以为你配制出一剂攻毒的良药。大约正是这个原因,传统文化多次打而不倒,欲与之彻底决裂百终至不能。在它的孕育下,从古以来,竟也不断产生着埋头苦干的人,拼命实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构成了中国的脊梁。今天,我们怎能拒绝这样一份起于远古,直达近代的遗产呢?怎能割断这一流淌了几千年的血脉呢?就是那些诅咒它的人,透过纸背,不也可以感觉到一种深沉的爱意吗?
    ④近闻,一位美国的教授预言,今后主宰世界的将是世界七大文明的冲突。其中一大文明,就是儒家文明。又闻,一位日本报纸的主编分析,儒家文化助长腐败。他们的说法不论有无道理,都是一种提醒:对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如今确实需要我们放开眼界,认真审视,全盘西化已为我们所不取,全盘商化也并非改革的目标,那么,整理我们的肠胃,像对外来文化一样对传统文化来一番科学的吸收与消化,使我们民族传统的许多美德、高尚节操、苦干精神、聪明才智,与近现代、当代文明一要,变成我们精神家园里最美丽的花朵。
    ⑤那么,传统文化何处寻?尘封的藏书阁,小巷的书摊上,电视的节目中,学堂的历史课,学者的书桌旁,山野的寺庙里,奶奶的故事中,大概都有它的踪影,这是有形的。此外,政治家的治国术中,书香门第的家风中,乡村的淳朴民风中,也有传统文化的遗韵。虽然每个人接触传统文化的这些影响有限,难以窥其全貌,但还是应该选择那些值得继承的传统文化来予以借鉴、弘扬。使今人传承古人的智慧与经验,使当代心灵与古道热肠相通相系,以成熟的心态探寻、传承传统文化。

【问题】
    17.(2分)第①段中,一些学者针对怎样的社会现象提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
    18.(2分)作者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19.(3分)第⑤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0.(2分)为什么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奇迹”?联系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21.(3分)细读文章第③段,为画线句补充一个例证(从句中任选一个方面)。

【参考答案】
    17、(2分)针对商品经济的现实生活中,精神产品的商业化日趋严重的社会现象。
    18、(2分)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根,应像对外来文化一样对传统文化来一番科学的吸收与消化,使民族传统的诸多美德伴随着现代文明发扬光大、变成我们精神家园里最美丽的花朵。
    19、(3分)举例论证,说明了传统文化无处不在,随处可循,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0、(2分)我们的传统文化孕育、发展时间长达5000年之久,影响深远,它支撑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久经摧残而不衰。所以说它是世界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
    21、(3分)例证恰当,表述有逻辑性,得满分;例证恰当,表述完整,得2分;有正确的例证,得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高明的大自然
  • 下一篇:从长安出发
  • 【推荐文章】

  • 做人和做事

    【原文】 做人和做事 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

  • 秋词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

  • 女儿下厨

    【原文】 女儿下厨 秦文君 ①女儿第一次独立下厨,是7岁,当时我想知道她的生存能力...

  • 登岳阳楼(其一)

    【原文】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

  • 《少年行》(其二)

    【原文】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渔阳。 【孰知不...

  • 咏山泉

    【原文】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

  • 【最新文章】

  •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 (5)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
  • 做大学问真学问
  •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
  • 做人和做事
  • (1)《红岩》中华为的父亲是【 】,母亲被称
  • (2)《名人传》叙述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下
  • 4.漫漫旅程,因为真情相伴,而充满快乐。下面
  • (6)杜甫的《春望》中,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
  • (7)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写道:“凡曝沙
  • 《陈涉世家》选段
  • 5.仿写句子:读书如畅饮甘甜的清泉,使你酣畅
  •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相较于名著,大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