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未知 文章ID:31337 浏览:
【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问题】
10.(1)《伯牙善鼓琴》中“钟子期必得之”一句中“之”是代词,代“伯牙所念”,《核舟记》中“能以径寸之木”中“之”相当于“的”,文中“七里之郭”一句中“之”的意思是:【 】。(1分)
(2)《小石潭记》“如鸣珮环”一句中“环”是指“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一句中“环”是“围,绕”的意思,本文中“环而攻之而不胜”一句中,“环”的意思是:【 】。(1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
12.下面是有关本文的分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文章先用“三里”“七里”等词语来强调防守方虽①,但占有地利,用“环而攻之”来表明进攻方②,用攻方无法取胜的结果证明地利的重要。然后再用一组排比句,表明防守方占有地利,用其最终却“③”的结果证明人和的重要。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最后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君子“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④”(限两个字)。
【参考答案】
10.(1)的
(2)围,绕(2分。每空1分)
11.(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分。关键词“威”“以”“兵革”“利”错一处扣1分)
(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2分。每句1分,关键词“寡”“至”“亲戚”“畔”错一处扣1分)
12.①城郭小(势力弱)
②攻势强大(占优势、得天时)
③委而去之
④得道
(4分。前两空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