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盲人与小偷

发布时间:2016年8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1590  浏览:

【原文】
    盲人与小偷
    浅灰色的防盗门虚掩着,他轻轻拉开后,露出一道菜花色的老式镶板门,他非常兴奋。他不止一次开过这种双重门,进过这种貌似朴素的居室。开这种鸭舌式的锁对他来说太小儿科了。他小心翼翼地把两道门带上,然后蹲下,抄起一只拖鞋扔了出去。砸出的响声不大,像猫逮老鼠时跳跃触地般似的。室内没有一丁点反应。他胆子壮了起来,便站直身子朝里走。
    “二娃子,你来啦?”声音不大,很平静。他疑心是自己心里发出来的,所以没有停下,继续往屋里走。
    “你今天是先拖地还是先抹窗子?”这次他听得清清楚楚,声音是一个中年男子从客厅转拐处的沙发上发出的。窗帘拉着,光线很暗,刚进屋很难发现沙发上还坐着人。
    “糟糕,今天失手了!”他不由得暗暗在心里叫了一声苦,紧紧盯着那人,往门口退去,试图根据情况夺路而逃。
    坐在沙发上的男人一动不动地指挥道:“你去把厨房的水瓶提过来,先泡两杯茶。今天我请你尝尝二级峨眉毛峰。”
    他不敢回应。
    沙发上坐着的人又喋喋不休起来,好像在自言自语:“哎哟,我咋忘了你不能说话呢?最早姐姐把你带来的时候就告诉过我的。不过,姐姐说你心明眼亮,耳朵特好使,可以耐心地听我这个看不见的人说话。你不知道,我等你好长时间了,你来了,我说着话心里就亮堂了许多。”
    原来沙发上是个盲人。他放松了,停止了逃走的打算。
    “水瓶提过来没有?先喝一口茶,再慢慢做卫生。要不,今天就不抹窗子了,只拖地,房间里也可以不拖,只拖厨房、卫生间和客厅;要不,都不做,反正过几天你又要来。我就想和你喝喝茶说说话。你不知道,这茶是姐姐用我自己第一次挣的钱买的。”
    他换上拖鞋,不由自主地去厨房提来水瓶泡茶。他开始同情起这个盲人来。
    “说真心话,二娃子,我有点佩服你,你说不了话,自己出来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不算,还要供养残疾的父母。”
    他很想告诉沙发上的盲人,他不是二娃子,也不是残疾人,他好手好脚,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他不敢吭声。
    沙发上的人说:“喝茶,喝茶!”
    他呷了一口,有些苦涩。
    沙发上的人又说:“我去盲人按摩所上班:一是受到你的启发——你都那么能干,我好手好脚的咋不能自食其力呢?二是想帮衬姐姐一把。姐姐每个月挣的钱就花在我和侄儿两个无用的男人身上。我侄儿虽然十九岁了,可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现在整天只能躺在床上。几年前姐夫下岗后精神失常,走丢了。姐姐花光了所有积蓄,把房子卖了也没找到姐夫,现在只能住在这间租的房子里。这个世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姐姐,她是女中豪杰,比男人还能干!”
    他情不自禁地去厕所拿来拖把,开始打扫客厅。
    “二娃子,如果你嫌我啰嗦就使劲跺一下脚,我听到后就不说话了。来,喝茶,喝茶!”
    他把客厅拖完,又去喝了一口。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沁人肺腑。
    “这茶味道说不出的好!”坐在沙发上的人动情地说,“简直有点像说书人说的:‘妙处难与君说。’二娃子,你早就品尝过这种美滋滋的味道是不是?可对我来说却是第一次啊,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是世间上最美的享受!”
    “你再倒点水,我给侄儿也喝一口。”盲人边说话边站起来,端着杯子熟练地往里屋走去。
    下午三点,打扫完卫生,他从包里掏出仅有的三张十元、四张五元的钞票放在茶几上。正要出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和他年纪相当的敦实青年背着个帆布工作包走了进来。那人“啊啊啊”地对他比划了几下,他点点头侧身让了一下出了门。
    楼梯上洒满斑斑点点的阳光。(选自《青年作家杂志》,有删改)

【问题】
    6.那天盲人为什么会对“二娃子”“喋喋不休”?读完全文后,请简要回答。(4分)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打扫完卫生,他从包里掏出仅有的三张十元、四张五元的钞票放在茶几上。(小说发表时这个句子是这样的:“打扫完卫生,他从包里掏出二百块钱放在茶几上。”你认为本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
    (2)楼梯上洒满斑斑点点的阳光。(这个句子除了交代环境外,还有什么含义?)
    8.小偷两次喝茶,同一杯茶,茶味却不同。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是为什么?(4分)
    9.有人说小说结尾安排小偷与二娃子相遇是不必要的。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参考答案】
    6.(4分)幽居寂寞,说着话心里亮堂;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挣到钱,高兴;把二娃子作为榜样,佩服他挣钱养活,供养父母。(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7.(4分)(1)把“二百块钱”改成“仅有的三张十元、四张五元的钞票”,暗示小偷也是生活艰难之人。这样的修改能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思。(2)暗示“他”的善良被唤醒。
    8.(4分)要点:(1)残疾人都能争取自食其力,帮衬家人,而自己好手好脚,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自觉羞愧所以感到“苦涩”。(2)打扫了客厅并倾听盲人的诉说,因帮助盲人内心轻松,感受到茶的“清香”。
    9.(4分)示例一:是必要的。二娃子的出现,可以与小偷形成更强烈的对比,使小说情节更有波澜。示例二:是不必要的。二娃子是否出现,不影响小说主题。如果不出现,小说结尾更有韵味。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为扩大它的社会影响,某班决定走进社
  • 下一篇:舟山锣鼓
  • 【推荐文章】

  • 做人和做事

    【原文】 做人和做事 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

  • 秋词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

  • 女儿下厨

    【原文】 女儿下厨 秦文君 ①女儿第一次独立下厨,是7岁,当时我想知道她的生存能力...

  • 登岳阳楼(其一)

    【原文】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

  • 《少年行》(其二)

    【原文】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渔阳。 【孰知不...

  • 咏山泉

    【原文】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

  • 【最新文章】

  •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 (5)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
  • 做大学问真学问
  •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
  • 做人和做事
  • (1)《红岩》中华为的父亲是【 】,母亲被称
  • (2)《名人传》叙述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下
  • 4.漫漫旅程,因为真情相伴,而充满快乐。下面
  • (6)杜甫的《春望》中,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
  • (7)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写道:“凡曝沙
  • 《陈涉世家》选段
  • 5.仿写句子:读书如畅饮甘甜的清泉,使你酣畅
  •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相较于名著,大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