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喜欢苏东坡

发布时间:2016年8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5月11日
作者:方方  文章ID:31615  浏览:

【原文】
    喜欢苏东坡
    方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彪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酒、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情,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去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佑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安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笔,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问题和参考答案】
    5.作者喜欢苏东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本题考查准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1)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2)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6.文章第一段结尾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的原因是什么?(3分)
    本题考查:结合语境对文中句子进行合理推断。
    参考答案: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
    7.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
    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
    本题考查:品味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东坡对整个中国文化史带来的巨大影响,体现了作者对苏东坡的喜爱和崇敬。
    8.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本题考查:文章结尾句(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前文。内容上侧面烘托出我对苏东坡的仰慕和佩服之情。
    9.结合选文,联系自身,谈谈作为青少年应从苏东坡身上得到什么人生启示?(字数要求在50个左右)(5分)
    本题考查: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
    参考答案:结合文意,并能联系自身实际谈体会。(意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75周年,3月9日,由某市政协、市委宣传部、中
  • 下一篇:非连续性文本
  • 【推荐文章】

  • 赠从弟

    【原文】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

  • 看不见的路

    【原文】 看不见的路 杨犁民 ①有些路,是作为人类的我们看不见的。 ②下过一场雨,地...

  • 宿新市徐公店

    【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

  • 行路难(其一)

    【原文】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

  • (1)(3分)阿姨家的小孩(7岁左右)到我家

    【问题和参考答案】 (1)(3分)阿姨家的小孩(7岁左右)到我家里来玩,信手翻看了我...

  •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原文】 吴冠中与河北李村 周喜俊 上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所在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

  • 【最新文章】

  • 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75周年,3月9日,由某市政
  • 雨常常眷顾南方,雪往往倾情北国。“山下兰芽
  • 赠从弟
  • ①所有动物的神经系统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
  •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多次出海远航
  •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为了让同学们认识
  • 有关“世界微笑日”的非连续文本阅读
  • 《那树》选段
  • 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有诗句“【 】,
  • 《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
  • 打不碎的韧性陶瓷
  •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
  • 哑巴与春天
  • (4)周敦颐在《陋室铭》中自豪坦言:自己的
  • (5)自古以来,诗歌总是由景入情,寄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