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又到麦浪翻滚时

发布时间:2017年6月16日  更新时间:2023年8月17日
作者:周霞  文章ID:33768  浏览:

【原文】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A)【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干农活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B)【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麦子的味道。

【问题】
    18.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①、“我”和家人一起割麦子、②、③。(6分)
    19.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
    20.有人说,文章的第①段跟文章下面的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删去,直接从第②段写起更简洁,你认为呢?(4分)
    ▲
    21.下面两段材料分别出自矛盾的《白杨礼赞》和梁衡的《夏》,【链接一】与本文A处划线句子同是写麦浪翻滚的景象,但作者的描写用意有所不同;【链接二】与本文B处划线句子同是写收割麦子的场景,但画面特点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请你比较思考并作答。(6分)
    【链接一】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白杨礼赞》)
    【链接二】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夏》)
    (1)【链接一】与A处景物描写用意的不同点:▲(2分)
    (2)【链接二】与B处的画面特点及所表达感情的不同点:
    ▲(4分)

【参考答案】
    18.“我”和小孩子们拾麦穗;“我”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我”和伙伴们帮老师割麦子。(每点2分,共6分)
    19.运用动作描写(或用视觉和嗅觉描写,或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写出我搓麦粒、吃麦粒的过程,表现出我当时吃麦粒时的愉悦幸福之情。(意思对即可,4分)
    20.不能删去,第①段内容上交代了“我”回忆儿时生活的背景,由眼前的麦浪引起对记忆中家乡的麦浪的描写;结构上点题并引起下文,与结尾形成一种呼应,使文章文气贯通。(大意对即可,4分)
    21.(1)【链接一】与A处景物描写用意的不同点:链接材料写麦浪是为了凸显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特点,为写白杨树的不平凡作铺垫;A处写麦浪是为了表现回忆中家乡麦子成熟时的壮观,烘托人物喜悦的心情。(2分)
    (2)【链接二】与B处的画面特点及所表达感情的不同点:连接材料中收割的画面表现的是夏天紧张忙碌的特点,表现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B处的劳动画面更有一种温馨(和睦)的特点,表现了一家人的亲密、互助,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之情。(大意对即可,4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君子知“怕”
  • 下一篇:1.为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将每年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